五月初五,又到端午。今日,端午节。
每年端午,我们都会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个重要提醒,“端午节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说端午安康”。
比如一个广为流传的消息是这么说的:“提醒大家,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一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日子。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表示,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可以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现在已经证实,所谓的“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是个莫须有的人物,但端午不能说快乐的说法依旧困扰着不少人。乍一看,这个消息还是很具迷惑性的,如果端午跟祭祀联系在一起,就有点像清明节,是有着悲伤的基调的,“互祝快乐”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究竟真相是什么呢?如果剔除掉端午中的“快乐”,那么端午节是否会失去一些什么?
端午是悲伤的节日?
端午不能互祝快乐的理由是,这是一个祭祀的节日,是纪念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的。这一说法背后,涉及的其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端午是怎么来的。
端午的起源说,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这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根据史记等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老家的端午节,除了在网上互道安康之外,还有就是吃粽子和咸鸭蛋,另外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吃李子,泡药澡。早上出门到农贸市场,就见到好多卖李子的小贩和农民,各品种的李子味道不同,品相价格也不同。卖李子的旁边,就摆放了好多在山里,采回来的草药,我认识的只有艾草。妈妈说,端阳要这些草药熬水洗澡,这一年都没有疮痘之类的。平时洗了都没有用,还有挂一束艾草在门口,可以驱邪。小时候,妈妈们都很信这些,每年的端午节,这些习俗都不会落下!
现在的端午,只能看看了!很多都已经简略了!这些,都只有留在脑海里了!
最后,道一路:各位,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