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卯时未到,狄仁杰就收到宫内太监带来的圣谕,武后武则天要即刻召见他进宫。
狄仁杰不敢怠慢,骑上快马直奔大明宫。他惴惴不安,预感武后是要责问明崇俨一案。
一年前,明崇俨在家中熟睡时被强盗刺杀。彼时明崇俨最是春风得意之际,是唐高宗和武太后身边最红的宠臣。武则天盛怒,下令大理寺彻查此案。新上任的大理寺丞狄仁杰亲自带队办案,朝廷内外人心惶惶、鸡飞狗跳,然而一年过去了,真凶仍未查明。
不多久,狄仁杰已进宫内。狄公果然料事如神,武则天旋即审问明崇俨之案。
狄仁杰赶紧回道:“愚臣无能,此案尚未水落石出,但愚臣已搜寻一些线索,正顺藤摸瓜……”
狄仁杰没敢再往下说,因为案情复杂,所涉甚深,他不能妄言。
出他意料,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办案无能,而是略说了一些“宽慰狄公一年风尘之劳,褒奖其尽忠尽职之心”的话语。
狄仁杰的神经却绷得更紧了。他太了解武则天的品性了,这只是狂风暴雨前的片刻宁静。
果不其然,武则天话锋陡转,神情哀婉起来。
先是悼念明崇俨生前种种之好,“天下第一术士,治高宗风疾,驱太后鬼邪”,又能“知书达理通国事,颇陈时政得失”。
转而谈及崇俨常遭人妒恨,太子李贤就曾数次在圣上群臣面前直言对其不满,并一直对崇俨和武后之间甚密的关系耿耿于怀,甚至拿一些流言蜚语在武后面前挑衅对峙。
说到这里,武则天神情悲愤,只得吃了口茶缓和心气,并用余光看向狄仁杰。只见狄仁杰汗如雨下,紧紧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武则天冷笑一声,遂将昨晚梅花内卫在太子东宫马房搜出数百具铠甲的事说于狄仁杰。
狄仁杰急呼:“圣上明察!”
“狄公,崇俨之死,必是太子指使所谋。如今太子竟生谋反之心,寡人悔不当听崇俨谏言,对太子多加防范。现太子势大,又深得高宗信任。太子图谋不轨之事重大,牵连甚深,大理寺就不用再查了,将此案交给薛元超等人去办吧。”
狄仁杰辞过武后,走出大明宫,心才稍定,扶住宫墙勉强站住。他料知,皇宫里即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他又暗自庆幸,武后及时将他从斗争漩涡里拉了出来。
武则天的良苦用心,狄仁杰又怎能不知?武后的山西同乡中,论德才,狄仁杰最为出众,武后对他寄予厚望。现在狄仁杰羽翼尚未丰满,武后不愿他过早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而伤了元气。
狄仁杰思虑片刻后,迈步而去。他的前方是光明的仕途。而他身后大明宫内,有他誓言要尽忠守护的女人。
(二)
太子殿内,才人上官婉儿正陪太子李贤诵读诗书。
时年婉儿十七,李贤二十又八,都正值大好年华。且二人自小深宫长大,青梅竹马,暗生情愫久矣。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贤吟诵完魏晋曹植所作《七步诗》,掩卷沉思,愁云布满眉间。
作为二人(高宗,武后)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太子,李贤为何总是这般抑郁寡欢?婉儿一直想不明白。
她悄悄从怀中拿出一只崭新的手帕,上面有她昨晚刚秀完的莲藕图。她想借此逗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开心起来。刚要开口,却见李贤起身,踱步吟诵道: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吟完,太子神情悲恸,声泪俱下。
婉儿便用手帕为李贤擦拭泪水。李贤沉浸在悲情中,忽闻一股粉香扑鼻而来,方回过神。看到婉儿在为自己拭泪,心中悲伤便消减了大半。
李贤握住婉儿纤纤素手,情不自禁道:“让婉儿陪本宫伤心了,本宫内心实在过意不去……竟没想糟蹋了这精致秀美的手帕。”
婉儿却道:“婉儿宁愿自己伤心,也不愿看殿下伤心。且别说这手帕,就算要婉儿以命相许,婉儿也愿陪殿下……”
李贤将手帕拿到手里,看其上绣有莲藕图,知是婉儿亲自所绣,也知婉儿心意——莲者,怜也,藕者,思恋也。
李贤不觉叹息一声。
“殿下贵为太子,深得二圣欢喜,群臣拥戴,为何总是唉声叹息,难道是因为婉儿惹殿下不开心了?”
“婉儿,这宇宙天地间,唯有你真心对我,也唯有你才能令我开心。”
“能让殿下开心,是婉儿的福气。武后派婉儿陪太子读书,也是希望婉儿能让太子学有长,学有所乐。”
“哼,我生母武后……,婉儿,从古至今,有哪个皇太子,他的父亲是当朝皇帝,他的母亲也是当朝皇帝……”李贤不禁冷笑道。
“殿下,千万不能乱言语!”婉儿赶紧四处张望,确定旁无他人,才放下心来。
“自殿下册封为太子后,殿下和武后就心存芥蒂。殿下是婉儿最在意之人,武后又是婉儿的再生父母,婉儿夹在殿下和武后之间,常常痛苦不已。婉儿希望殿下能和武后化解前嫌,毕竟殿下和武后是亲母子啊……”
“亲母子?武后眼里哪有我们这些儿子,她眼里只有那个皇位,那个仅能属于她一个人的皇位。这李氏江山,怕是要成为她武氏江山了!”
李贤越说越激动:“本宫哪里像个皇太子?本宫分明是生活在牢笼里任其摆布的木偶!看那些臣子,谁敢有异议,马上就有告密者把这些话添油加醋告诉圣上,然后落得个身死名败。唯有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才能步步高升,比如那个江湖术士明崇俨!”
“殿下……应多读圣贤之书,以不负圣上重望。婉儿陪殿下继续读书吧。”婉儿赶紧制止李贤不要说下去,然后翻出武后送给李贤的两本书——《少阳政范》和《孝子传》。她天真的以为,李贤已经立为太子,只要隐忍下去,修复和武后的关系,皇位未来可期。
李贤想说:婉儿,你以为武后派你来,真是来陪本宫读书的吗?
可他终究没有说出口,他不忍心让婉儿过早看到权力的残酷和人心的黑暗。
他只能叹息道:“这东宫,终究还是武后的鸟笼……”
婉儿自始自终以为,武则天因其文采斐然,故派她来辅佐太子读书。涉世未深的她又能怎知,政治高手武则天的目的是派她去监视李贤的一举一动。每次回到大明宫,武后都要细问太子当日所学之事,婉儿还以为那是武后对太子的关心。其实自李贤被立为太子后,就成了武则天觊觎皇位的眼中钉、肉中刺。
陪太子读书,是婉儿生平最幸福的时光。她迷失在这爱情中,她才不管什么阴谋阳谋,她只要她的李贤。
而李贤却看得清清楚楚。他深爱这个温柔似花、才气过人的奇女子,可是自婉儿陪读以来,他就意识到武则天是把婉儿当成耳目来监视他,所以他不得己和婉儿保持一种距离感,他怕爱情伤害这颗单纯的心。
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
这种想爱而不能爱的滋味,加深了李贤对母后武则天的憎恨。对婉儿爱有多深,对武则天就恨有多深。
“既然殿下在宫里不开心,那何不放下这些身外之物,做个闲云野鹤,寄情山水之间……殿下去哪,婉儿就跟随到哪。”
“放弃皇位?不可能,我李氏江山岂能落入他人之手!我不会让武后得逞,等我坐上皇位,我先要诛杀武后党羽!”
婉儿黯然神伤。她发现,这个她深深爱着的男人,身上有那么一处地方,她无法喜欢,而那一处地方在武后身上也有——那就是对权力的极度渴望。
正在二人各自伤心不语时,侍女传报太后召见婉儿回宫。
婉儿将那莲藕手帕赠于李贤,说了句“殿下保重”,便转身告别。在走出宫门那一霎那,她回头深情望了李贤一眼,默念道:“太子放心,婉儿要做你的护身符,替你在武后面前多说美言。待婉儿成长起来,将来成为像武后那样的伟女子,保护你不再担惊受怕。”
李贤也深情看着婉儿,同样默念道:“我的婉儿,请再耐心等本王几年,待我羽翼丰满,君临天下,本王定要保护你不受半点伤害,永远这么单纯快乐下去。”
两人一别,竟是生死之别。
后世海杉子感今怀古,题有《思帝乡·内舍人别东宫主》一词。词云:
东宫楼,花满枝头春驻留。
两情相悦,暗暗生盟约,恨离愁。
相思久,再见身死泪独流!
(三)
上官婉儿回到武后宫中,径自朝殿内走去。婉儿是武后的贴身心腹,自由出去皇宫是她独享的特权。
武则天此时正靠在枕椅上闭目养神,听到婉儿来,不等婉儿请完安,便问:“太子今日念了何书,见了何人?”
婉儿便细说了太子侍读王勃大学士教习李贤经书之事,又胡诌了一些李贤研学武后所赠《王阳政传》和《孝子传》的虚事,故意隐去太子作《黄瓜台赋》不说。
以往武后都会追问一些细枝末节,而此次武后一言未发,待及听完,缓缓问道:“婉儿,你陪读太子多年,你看太子学问人品如何?”
婉儿只当武后随意问起,未有多想,且又急于替李贤在武后面前美言粉饰,极力调和二人关系,竟掩不住得意之色,款款说道:“太子宅心仁厚,恪守忠孝,天性聪慧,论学问人品自是天下一等……”
语未完,便被武后厉声喝断。婉儿吓得连忙跪下,瑟瑟发抖。
武后怒视婉儿,气得话也说不出。
婉儿是她一手带大的学生,是她最贴身的心腹,甚至当作亲生女儿般看待。她对婉儿的期望自然是高的,却不曾想婉儿在政治面前居然还是这么小儿般幼稚,为情所困,迷途不返。
婉儿,权力之路漫漫,你要尽快成长起来,我还需要你陪我走很长很久。自你一岁时你祖父上官仪及父亲上官庭芝因诽谤我而被我赐死,这份天大世仇,由恨生爱,竟成了你我之间紧紧依赖的纽带。现在,让我再磨练你一次吧,唯有一无所有,才能争取所有!
此时上官婉儿仍紧紧跪在地上,不知所措。却听到武后语气缓和下来,让她起身,并要她替武后拟写昭书。
婉儿起身,心中仍惊慌甫定。
不多时,宫女已准备妥纸笔。舞文弄墨乃婉儿擅长之事。自武后称帝之后,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也。
上官婉儿手持毛笔,心境不似先前那般惊慌了,竟胸有成竹之意。只等武后令下,即可挥墨成文。却不知武后今日要拟何诏?
武后缓缓道:“婉儿,请给朕拟写,废、太、子、诏。”
……
婉儿直觉自己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提线木偶,呆呆得将武后口谕写在诏书上。竟不识所书何字,只觉手里的笔如同利刃,一笔一划戳在太子心窝上,流出浓黑鲜血。
哀莫大于心死,正是:
泪眼书写写不尽,那片痴情怨思。
落红长辞流水去,这般无可奈何!
(四)
年华易逝,恰似林花谢了春红,细水长流东。
一晃五年光景飞逝。
此时日近西山,狭窄的巴江上一叶乌蓬船缓缓而下。除船头一位撑桨老翁外,船正中坐有一年轻女子,衣着淡雅,气质非凡,正是名誉朝堂内外、被称为武则天内舍人的上官婉儿。
此次上官婉儿奉旨南下采诗,已在蜀地逗留数日。因此地暑气逼人,众随从早已倦乏,婉儿便遣散众人原地歇息二日,再回京都。婉儿则趁机找了当地船夫,独自乘舟前往巴州。
此时婉儿坐在船中,目眺远方,恨不能化身飞鸟,越过那重山峻岭。又见两岸怪石峥嵘,巨木遮天,猿啼狼啸之声不绝于耳,心里便阵阵紧促,一片担忧涌上眉头,心里不住念叨:流放如此偏远之地,如今他过得还好?
胡思乱想之际,船已拐过一个大弯,眼前突然开阔起来,原来已至渡口。婉儿急忙上岸,四下悄悄向码头常客打探昔日京城之人住处。正愁毫无头绪,见一群顽童边游戏边哼歌谣,歌曰:
世人都说帝王好,为当帝王命没了。
曾是东宫快活人,如今何处荡孤魂。
婉儿字字听到心里,顿觉乌雷轰顶。上前拉住一个孩童想问个仔细。这些穷乡僻壤小儿哪曾见过世面,看到上官婉儿,以为是官家小姐,个个吓得跑开了。
其实不问,婉儿心里也明白,那个她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男人,最终走向那个结局。因为她太熟悉武则天多疑的性情,她也太了解李贤的血气方刚。
她只是想听到有人亲口对她说,她才敢死了这颗心。
武后逼死了李贤,而杀死李贤的那把刀,就是她上官婉儿。因为五年前,那篇著名的废太子,就是出自婉儿之手。
想到真爱之人竟是自己所杀,婉儿失声痛哭,泪如断珠,顺着脸颊,顺着嘴角,流进心窝。
哭吧,这里无人认得上官婉儿,哭吧,这里没有武则天的耳目,哭吧,这里只有无言的山河,和李贤游荡的孤魂,哭吧,哭吧,哭吧……
悔恨随芳草,颜色凋零早。泪流何时了,断肠催人老。
婉儿哭得昏天暗地。一只孤鸦从头顶扑翅而过,方缓过神,竟不知身在何处。但见眼前是一座半新不旧的寺庙,门额上刻有“木门寺”三字。门旁有一块巨石,石上刻有众佛像,个个体圆面润,形态可掬。另有几本经书散开摊在石上。
原来是一块“晒经石”。
晒经石上刻有几行小字。婉儿近身俯看,竟是一首七言短诗,诗曰:
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
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
婉儿心如刀绞,又一次泪如泉涌。
这时从寺里跑出一个小和尚,来抱取晒经石上的经书。婉儿便跟着小和尚走进寺庙,迎面遇见一慈眉善目的老僧,上官婉儿赶紧双手行礼。
老僧略打量婉儿,便从怀中掏出一只手帕,递与婉儿。婉儿接过,见其上绣有莲藕图,竟是当年赠给李贤那只手帕。
婉儿双泪垂下,良久,说道要给寺庙捐建一座亭子。
老僧道:“阿弥陀佛,贫僧谢过女施主慈悲之心。施主,你看将亭子建在寺外的晒经石上可好?”
婉儿自知老僧看透她的心意,便应允。又请出笔墨,亲自为亭子题诗,诗云:
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此亭矗立千年,直至1933年在战火中被毁。如今此亭不复存在,唯留有巨大的晒经石默默栖息在此,以及那如泣如诉的诗句,和那令人唏嘘落泪的爱情。
(五)
后人常常不解,上官婉儿有“林下之风”之才情,又有内宰相之才能,却奉承权贵,秽乱宫闱,玩弄权势,及天使与魔鬼于一身。这种矛盾体是如何修炼而成?
海杉子认为,自婉儿失去生命中第一个男人后,纯情之心也随着死去,从此开始了“黑化”进程。她常以亦师亦母的武则天为楷模,不断追逐权力,因为她笃信,唯有权力能让别人离不开她。
上官婉儿为唐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不俗的成绩,被誉为唐朝诗词大会最佳评委,开创了一代文风。这在史学上是公认的。
而在另一方面,上官婉儿苦心经营了一场“情欲和权欲”的盛宴,这个盛宴上。有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韦皇后、武三思、狄仁杰……这个名单可以写很长很长。盛宴最终悲剧收场,主人也不得善终,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欲知详情,且听下回海杉子说与您听——上官婉儿: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又注:海杉子近日读《新唐书》、《旧唐书》、《全唐诗》等书若有所思,便虚构此小说,不可当正史也。
又又注:喜欢唐史唐诗的朋友,请看海杉子另一篇杂文:她让唐诗走向文化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