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路上,有一对母女走在我前面。
妈妈正在斥责女儿:“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听,英语单词怎么不赶紧背呀,害得我耽误那么长时间等你……”
女孩惶恐地偷偷看一妈妈,又低下头默默走路。
我莫名地心疼了一下,这样的场景何曾相识,在我们小的时候,也因为一次次的表现不好,被定义成“笨蛋”、“不省心的娃”。
也许,父母说这些话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再努力一些,可说出的话,在孩子心里却是一把刀,伤害着孩子的自信与自尊。
在《少年说》中,有个小女孩大声对妈妈说:“你为什么要把我与其他同学比,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妈妈冷冷地回应:“我不断地打击你,是为你好,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性格不适合打击时。
妈妈却坚持强调:“当你强的时候,我要拍你一下,当你弱的时候,我要推你一下。”
孩子看劝解不了妈妈,哭着走下了台。
这位妈妈的话看似有道理,其实反人性,这是一种打着“为你好”的语言暴力。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与他人的痛苦。”
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他们表现出来的,确实对孩子的伤害。
有的父母是觉得刺激一下孩子,让孩子更进步。
有的父母则是控制不住情绪,把孩子当成出气桶。
密歇根大学的伊森·克罗斯博士一项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她情绪疼痛在大脑区间的反应,与身体疼痛极为相似。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孩子时,孩子情绪受到的伤痛,与身体伤痛一样严重。
很多孩子因为语言暴力,变得自卑内向,他们潜意识相信了父母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无用”的人。
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你随意的几句话,却是对孩子最扎心的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为人父母,请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与接纳,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