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外地亲友来上海游玩,在临别时候我都会赠送礼物,礼物里当然少不了的是上海特产。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关于哪些特色产品可以
作为礼物也是值得思考。上海是国际化大城市,市中心比如步行街或者很有地标性的新天地、城隍庙这种游客聚集地,都有各种特色小吃,而正因为又同时是一座庞大的移民城市,上海又有海纳百川兼容包并的气息,地标旅游景点或者出名的小吃未必都是老上海本帮产品,大多数其实也是舶来品。
小时候很喜欢吃的万年青饼干,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大白兔奶糖。还有形似粽子的粽子糖,以及逢年过节桌上总会出现的白斩鸡,菜场小摊随处可见的麻油散子自己吃了二十多年依然觉得很美味的小笼包和生煎锅贴,还有国际饭店那里每天都有人排队购买的蝴蝶酥以及一度火爆朋友圈的杏花楼改良版的肉松蛋黄青团等等。
然而真正要区分是上海特产还是江浙兄弟省份的舶来品,还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小绍兴饭店就是以白斩鸡远近闻名,既然是小绍兴饭店,那就源自浙江了,上海浦东南汇的散养鸡做的白斩鸡才是有口皆碑的地道上海风味。南京灌汤包鲜美多汁,现在遍地开花的苏式汤包馆满足了大家对美味小吃的需求,但是汤汁饱满皮厚度适中的南翔小笼包才是上海本地的小笼。还有上海南汇水蜜桃比起无锡水蜜桃的香甜也是有过之无不及。
我的外公外婆出生在四川农村,20岁那年外婆随着外公工作调动来到上海定居。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分的老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从家乡来到上海落地生根,作为地道的四川人,外婆逢年过节就会腌制腊肉,自己做香肠,还有家人聚会就会一起吃麻辣味道的火锅,即便在上海几十年了,却依然还是对四川的糍粑,富有特色的冒菜,还有四川山区村民养的黑毛猪念念不忘,甚至过年前还会让还在四川的亲戚邮寄一些当地特产来。
而很多朋友的祖父母辈的都是浙江的,即便如今他们大多都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他们依然会很喜欢臭豆腐、毛豆腐和黄泥螺等等,在外地人看来,这些浙江人习以为常的日常菜肴就是当地的特产。
所以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天南地北,外地人所谓的特产就是当地人来说从小吃到大的美食,每个人对家乡的味道储存在舌尖上生根发芽的情感难以割舍。所以连《舌尖上的中国》都有专门的特产特辑,很多国家地区的特产都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只因为这份特产承载了当地的饮食乃至人文艺术的悠远历史,特产承载了每个人对家乡浓浓的情感和伴随成长的关于青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