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我作为一小学生对于这位大牛知之甚少,不过他提出的三个理论还是很有传播性的,而且非常贴近实际的。
这三个理论就是:“损失厌恶”,“禀赋效应”,“心理账户”。
1. 损失厌恶: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通常小于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
简单点说,就是宁愿得不到,也不愿失去。
你拥有一段恋情的快乐,一定小于失恋的痛苦;得到一个孩子的快乐,一定小于失去这个孩子的痛苦……
2. 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简单点说,就是敝帚自珍。
穷人的钱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常常对钱有“拥有感”,就产生了“禀赋效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快乐;喜欢的东西没货了,竟然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而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停地进进出出,不能不会有“禀赋效应”的心理负担。
钱这个东西,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所以这个世界往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老话说:钱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拥有了它的真实价值。
3.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简单点说,就是专款专用。
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帐户内。正常人不会拿自己辛苦赚取的10万元去赌博,不过如果是买彩票中得的10万,去赌场的可能性就高多了。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的很多行为背后都是有经济和心理因素影响的,都是有规律的。所以营销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总之,多学点心理学和经济学总没有坏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