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正在我自己建的身心灵成长群里分享张德芬老师的镜子练习,同学发信息给我。我当时没顾上看,分享完镜子练习,我才打开去听。
她用语音告诉我,“玥潭,我退了你的群。群信息太多我看不过来,所以我退了。我还想把……的群也退了。”我听见她熟悉的无力的声音了。在做镜子练习前我看到群里少了一个人,如果是以前我会怀疑我有问题,我的群有问题,但是现在我不会把别人的选择与我粘在一起了。
我也大概猜到了她看我把群弄的比她的好,她告诉我她自己也建了读书分享群,建完之后能量满满的和我分享过,也告诉我谢谢我的行动力和对她的启发。
可是此刻我知道她内心有个对比自己不够好的声音又出现了。这是她一直要突破的功课,总习惯性的和比自己好的东西去比较,一比就掉能量。为了隔离对比,隔离对自己的负面评判,她隔离了我的群。
我说:“其实不是信息太多了,我有很多人的群,我想看的我会看,不想看的我也放在那里,万一什么时候有空我也会瞅两眼,你要不找找自己是什么地方被我的群勾到了。”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好朋友,我是希望帮她走出来。
她说:“我在我的读书群分享,没有一个人回应,我感觉很消耗和无力,我现在越来越不想在群里读书了,而且我这两天嗓子发炎了,身体提醒我我一点都不享受这件事情,它让我停止。”
我说:“你想要回应,要关注,没有人给,你就很受伤,你以为是她们的问题,但其实你的难受和别人回应不回应没有关系,是你自己不够关注你自己,你忽略了你自己,你现在抱抱你自己,关注一下你自己,安慰一下你自己。”
她说谢谢你,你的关注让我好多了。
我说:“其实读书分享你不要以为是你在给别人做的,这样的话你必然在期待回应,没有人回应你就会难受。你读书是为了让你的音色更顺畅,发音更标准,想把一本书看的更精细而读的。那个受益的人首先得是你自己,你自己先满足自己了,给别人分享那就只是顺带的事,不存在期待,也没有难受。就比如我的群,我分享是为了锻练我自己,我分享镜子练习首先是我想练习,其次每天在群里分享会让我更有责任逼迫自己完成这个练习,然后顺便把所学分享出去,至于多少人可以接收,那是她们的选择了。而我首先滋养了我自己,顺带的滋养到了想被我滋养的人。我没有期待她们的回应。”
她听完回复我,“太对了,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别人。”
我感觉到她此刻已经很开心的突破了卡点。
她说同学间的支持真的好重要,我说因为我们可以一点就通嘛。
其实这个点也是很多关系中的点。所以我就写出来理一理。
在任何的关系中,包括亲密关系,如果不是自己在享受这个过程,而是为了让对方享受了来回报自己,这种关系就是一种对自我的消耗。
这种能量对方是可以接收到的,因为底层携带着期待,交换和控制。
而真正的爱是自己先爱自己,在每一次付出的时候自己首先是享受的,才会有真正溢出来的爱流向对方。否则就是自己没有去从对方身上抓取,而无论谁碰到抓取自己的人都会躲。
想要体验完美的关系,首先是给自己充足的关注和爱,先满足和照顾自己真实的需要,找一段首先可以滋养自己的关系,再顺带的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的关系才能够平衡和长久。
我们是可以先爱自己,再爱别人的。而且必须是先爱自己,再爱别人。这和自私无关,而是能量的起源。
前几天舞蹈学校演出,正排队中,一位母亲突然拉着女儿匆匆离开队伍去教训了,有几个家长担心影响了孩子的心情拉了回来。
小孩哭的抽抽噎噎的,问其母亲原因,说孩子和另一个孩子挤,都想站前面,并且说我这女儿太自私了,根本不知道让着别人。
我建议她回去和孩子好好说一下,以后多用鼓励她的方式让她怀着爱和成长的喜悦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在被迫和强压下先满足别人,委屈自己。而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可想而知,这种打骂式的恐惧长大后她对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是有多么的厌恶。她又怎么会尊重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重要,长大后她会出现既想满足自己又不得不满足别人的分裂状态。
这个世界最大的慈悲是先爱自己,当自己被爱包裹和活的圆满的时候自然会把爱流向身边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永远不会自我满足,总会活在对别人给自己爱的期待与失望中,但那个缺爱的洞永远是空的和恐惧不安的。
先学会认真的爱自己,再顺便分享爱给那个需要被你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