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司的几个高管开会,总经理对营销部门销售人员的提成方案有些质疑,因此询问营销经理的看法,结果他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不停的解释,总经理明确表示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讨论问题,他又开始了一轮解释……。会后,总经理跟我说,营销部门负责人可以考虑新的人选了。
这位营销经理一直到会议结束也没有意识到他错在哪里,一脸无辜状态。我刚刚看完《好好学习》,书里的有个观点解释了营销经理的这一现象---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
一种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比如,那位营销经理,一听到上级的质疑,马上解释和反驳,而不是花时间去考虑上级提出的问题是否存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说来说去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是有道理的,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想到曾经的一个老上级跟我说过一个观点,你在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同时,就是在证明别人是错的。
我们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呢?
这里又要提到一个心理学现象—基本归因偏差。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成功时人们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感到自己有能力,失败时则都力图把责任推诿给外界和他人。
比如,那位营销经理,当他听到质疑,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
明白了我们有这样的一些心理基础,就比较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防卫了,因为当我们自己遭受质疑或挑战时,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后,别人的意见就显得不合理了。这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说习惯性防卫的问题人人都会有,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罢了。
其实有习惯性防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习惯性防卫但不自知,就如那位营销经理,长而久往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他也的确一直没有进步)
那我们要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呢?
《好好学习》提到了一个观点,建立绿灯思维,摒弃红灯思维,就可以打破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绿灯思维和红灯思维呢?从字面上来理解,绿灯行,红灯停也很好解释。绿灯思维是遇到新观点和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是通行。也就是说,假设观点有用,思考如何能帮助自己。反过来红灯思维则是遇到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禁止通过,这样自然第一反应就是反驳了。
书中提到的一个基础认识能非常有效帮助我们建立绿灯思维,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比如那位营销经理,上级只是对业绩提成方案有些疑问,他却认为是对他的指责,所以才有了那些不恰当的表现。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一定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于“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总而言之,习惯性防卫人人有之,因为人人都有基本归因偏差的心理现象。要打破这种防卫,就需要建立绿灯思维,积极接受与自己认知不一样地方。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行为观点”,不要把对自己的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当我们下次在面对质疑和挑战时,我们可以从容的告诉自己:我是好的,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借由你们的视角进化的更好呢?
乔布斯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的时候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