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过去,曾经自己勤奋学习,参加了那么多培训,到现在还是月薪不到5000,生活苟且。
于是我就想:为什么花了那么多时间的学习,结果还是这个样子?
劣质的勤奋者
在上学的时候,我那会表现很积极,经常向老师提问,深受老师喜欢。但每次考试过后,我的成绩总排不到前面。
所以自己很受打击,而老师们也很奇怪:明明已经很勤奋了,为什么成绩总是不好呢?
我一直都是最早来上课的那一批学生
老师写的一黑板粉笔字我从来没有漏过;
不管上课还是下课,我是班上提问最多的那个学生;
后来上班了,因为是老总的助理,所以多了很多学习的机会,而我也一如上学时积极。
培训的笔记没有记好,就课后和老师要PPT
只要看到对工作有用的软件,文章,就一一下载和收藏
凡是自己不知道的,就问领导,问同事,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晚上10点多
可一年过后,我没有升职,也没有涨薪。我开始迷茫:我这么努力,可结果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后来我知道,有一种学习和努力,叫做劣质勤奋者
2:你是忙着努力,还是忙着把事情做得更好?
从表面来看,我的确是够勤奋,够努力。但很可惜,这些都是“劣质”的勤奋。
我培训的时候只知道记笔记,要PPT,却从来不思考这些内容,并且去践行。一如上学时只知道记笔记却不用心去理解这些东西的本质和原理。
我确实下载了很多工作软件,收藏了很多经典文章,我以为这就万事大吉了,但真正去学习应用的软件没有几个,再点开收藏看的文章也没有多少。
我的确有很多问题,但问别人和看参考答案没什么区别,我几乎没有自己思考去做。就算去思考,也只是为了完成这件事。
我整天忙忙碌碌,表现的很努力,很勤奋,却从来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努力的价值最大化。
现在才明白一个事实:想升职加薪,并不是做的事多就可以了,而是在于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
我看到别人做出来的PPT非常好看,但每次做PPT总套模板。对于排版、设计、配色,文案这些,我从来没有深入学习和研究过。
我做了无数的表格和文档,但总是能复制粘贴就复制粘贴,从来没有花心思去使用快捷键,学习函数,学习更多的技巧。
上台了无数次,可演讲水平还是狗屎一般,总是临场发挥,从来没有去预演,去掌握更多的演讲技巧,去熟悉提前准备好写了多次的稿件。
我总是忙着努力,却没有忙着把事情做得更好。
3:走出舒服区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说: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当两件事同时摆在面前,一件事简单,一件事困难,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做简单的。
文章举了一个例子:老师留作业,语文老师留了抄课文,数学老师留了两道大题。
学生总会先把课文抄完,出去溜达一圈,吃个苹果,到快该睡觉、不得不做时,才会坐到书桌前,把数学题解完。
即使做数学花的时间远比抄课文少,学生还是会先去抄课文,不想做数学。因为做数学需要思考,而思考是很困难的。
与之相比,做一件机械的、不需要思考的事,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即使这件事很耗时。
于是我开始意识到:我只是在用时间的量,给自己制造勤奋的假象而已。
勤奋工作了2年,起早贪黑赶公交,周末节日全加班,每天累得像条狗,但工资就是不见涨,还总是觉得公司小气,给的工资匹配不上自己。
现在看来,真的有些愚蠢。
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这要让你离开“舒服区”。而人又有惰性,比起去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打游戏会更加轻松简单。
但事实打击我的是:就连游戏也是个青铜白银的渣渣。毕竟到了黄金以上,不去有意识的锻炼和思考,单凭本能意识很难冲入更高的段位。
公司永远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你的工作谁都能做,要么现在就死,要么一直等死。
所以请离开“劣质勤奋者”的行列,走出舒服区。
再不深入思考的去工作,去学习,去努力,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随时都会有人替代你,然后狠狠的一脚把你踢开。
作者:90后文科男,喜欢读书、写字、摄影,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