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状态低迷,大脑思维迟滞,写作处于想写而写不出来的境地,前天改稿,鱼老师指出了我目前写作中存在的问题:1、用词用句不精准,2、逻辑混乱,3、内容不聚焦,4、文章结构有问题,5、取标题还要下功夫。
一个小时的改稿结束后,深感羞愧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面壁思过半日,找出了我写不出文是素材积累不够,再往深处挖掘,原因在于写得太少,还没熟练掌握写作技巧,而且读书不多,没有经过深度思考,自然无法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接下来我想从这三方面入手,掌握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从不会写和写不出的困境中走出来。
一 、基础训练
每天写作训练、从字词句的打磨、语句简洁、段落之间前后衔接自然流畅这些方面下手。
抄书继续,修改文章先检查标点符号、“的、地、得”正确用法,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写作基础知识。标点符号用错、有错别字,这些瑕疵会降低文章的专业度。
写完的文章多读几遍,发现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段落衔接不顺畅的地方反复多次修改。
二、素材收集带动思考
知道素材搜集的重要性,可搜集的素材不够多或者已有的素材不会用,因而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有没有方法,把素材搜集和发散思考结合起来,经过刻意练习一举两得呢?
我想,搜集素材可以这样做:阅读时某个观点触动你,联想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应用上,最少3个......
阅读故事、热点时,对照现实,有没有类似的事例?也列出3个,并试着找出共同点。
最好马上写一篇文章,不管字数多少。
抄书看到好的段落、金句、标题,搜集的同时练习仿写。
一周做一次整理,积累的素材分类保存。
我们在阅读中建立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在生活的故事中联想到我们所读过的观点、解决方法等。素材在第一时间被加工整理,就像切好的主菜和配菜,随时可以调用。
三、加量版的每日复盘。
把当天印象深刻或者感动你的事情,先做记录,然后进行分解、联想、归纳。
分析这件事有哪几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做法会导致出现哪些不同结果?其中有没有普遍规律?
你的复盘总结,也可以当做写文章的素材。今天读了一篇公号文,作者办公桌前有朋友送的绿植,名为“相机草”。
大多时候会忘记它的存在,直到盆土干裂,浇水会感觉相机草也有鲜活的生命,也会和你成为朋友,独处时给你不言不语的陪伴。
作者文末给读者一个建议:对你“绿植”朋友说句话吧。于是我写下:一盆铜钱草,短途旅行三日后归家,见它匍匐盆中了无生气,浇水后没几天绿叶萌发,忙碌中抬眼一看,深秋暖阳里,铜钱草已是郁郁葱葱。
可见,写一段话难度不大,一段段写下去,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
每天抽出时间练习。对于没有基础的我来说,除了进行大量正确的刻意练习外,别无他法。
写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遇到瓶颈,都是进阶路上必经的过程,
按照正确方法立即行动才是关键。写作和练习武功一样,只能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秘诀只有三个字:写写写。
你投入了热情、时间、精力,可能短时间看不出成效,甚至越写越感到恐慌,但是任何的路都不是白走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