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朋友说起,他邻居家孩子,今年中考“咸鱼翻身”,本来很可能考不上高中的,中考前突然发力,比平时多了差不多100分,上了本地排名第四的高中,大家都啧啧称奇,那个孩子有潜力,行!
我很好奇,什么原因,让他的成绩有如此大的提升?
原来,中考前,他妈妈跟他说,如果你能考上高中,就给你1万元钱;他爸爸也说给他1万,就为了这2万元钱,他开始突然发力,发奋图强,到中考,居然考到了还不错的高中,进步不是一丁点啊。
朋友跟我说的时候,感慨道,这孩子脑子灵光的,他真的自己想要了,成绩就上来了,看来这两万元钱花得真值啊。
可我心里却想:这两万元钱真的值吗?有意义吗?这个孩子无疑智商没问题,可是他为什么之前成绩不好?如果家长必须用钱来买他的学习,那么学习到底是谁的任务呢?或者说用物质欲望刺激起来的学习欲望,到底有没有意义?
那个孩子,如愿上了高中,他会不会从此就认真学习了呢?还是故伎重演,先抑后扬?父母需要踮起脚尖才能满足的欲望,到底应不应该满足他?
这正是我最近一直困惑的地方。儿子也有类似的问题,他非常想要一套篮球的行头,从背心短裤鞋子到护膝护腕,价值不菲,他也是这样的说辞,如果不给我买,我一直惦记着,这个浮动的价格,今天是涨了还是跌了;如果买了,我就再不想了,专心放在学习上了。
我想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要我们父母用钱来买?你物质的欲望为什么要与学习成绩挂钩?我们用钱买来的你的成绩,究竟有没有意义?过段时间,你会不会又以同样的方式,提出其他的欲望,来要求父母来满足?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学习到底是帮谁学的?学习成绩的好差,究竟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到底应该如何来学习?
正好今天看曾仕强先生讲《易经的智慧》,“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几千前,孔子就告诉我们,教育不能强加给学生,而要达到学生主动求教于老师的理想状态。
孟子也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如今,我们却完全颠倒了,只要孩子肯学习,父母、老师就会倾尽全力,就会给他、哄他、赞他、教他,开小灶、物质奖励、补课,无所不用其极,给他一大堆,孩子压得喘不过气,反过来不领情,还以此来怨恨父母、要挟父母。
现在有很多孩子,一方面享受着父母供给的物质,学着父母不懂的知识,见识父母没有见识过的世界,体验父母没有体验过的人生,另一方面,却对父母横眉冷目,要自由要享受、要温暖要爱,还嫌弃他们的唠叨烦扰、无知与落后。
曾公说:学习的本来状态是,学习为自己而学,学习要靠自己,父母老师的责任只是,适度激发动力,启发兴趣。
其实孩子成绩的好差,对父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有个段子曾说,成绩差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因为成绩不好,最后始终围在父母身边,老了父母还有个人陪,有个人照顾。
而假如孩子成绩优秀,远走高飞,父母除了必须花更大的代价来培养孩子,除了面子上的一时“好看”,并没有其他更多的实际收获;
父母老了,孩子正在打拼、奋斗,工作要忙,孩子要照顾,又有多少人能腾出空来照顾父母?以前说“养儿防老”,现在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
可是,为什么大多数的父母,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成绩优秀,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呢?
我想,那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吧,天下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过得幸福安乐,可以超过自己,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我们父母有没有好好想过,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的爱呢?给孩子最好的——上最好的补习班、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鞋子,他要什么给什么?
现在的社会大潮就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有条件有能力的父母,不仅给他好的物质,还会帮他安排好人生,从最好的幼儿园到最好的大学,到将来的工作,到房子,到足够的金钱,努力让孩子一生顺遂,衣食无忧。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普通的父母,给不了孩子最好的,也不能给他任何社会资源支持,就会觉得亏欠孩子,没有更好的爱孩子。
而孩子之间会产生比较、攀比,有的孩子甚至会嫌弃、抱怨父母,为什么人家的父母能给,而自己的父母却什么都没有,令自己过那么辛苦!
从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的爱,回到学习的本质,父母到底应该竭尽全力给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求得理想的成绩?还是顺其自然,要不要是孩子自己的事,以后过得怎么样,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你是哪种父母呢?你如何对待孩子提出的各种物质要求的呢?你认为的正确学习是什么样的呢?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讨论。
大家好,本文由拂尘记原创,写日常感悟,聊亲子日常,拂生活尘埃,感人间之爱。欢迎关注,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