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被外研社推荐,受宠若惊。小编说俺们公共号干货多,对大家学习有帮助。彼时我正在准备经济法语新闻翻译第3次打卡《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直播课的内容,仅背景知识查了37页,包括1篇图文并茂的趣味分析《伊朗又被制裁,这次还能熬过去吗》,2篇近期相关深度新闻《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或将引发国际石油市场新一轮洗牌》, 《美国恢复制裁或让中石油捡漏伊朗巨型天然气田》和1篇论文《伊核全面协议的影响评估》。这次翻译的新闻是涉及国际关系的深度问题,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需要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处理信息,并试图捋出其中的条理,给大家把相关知识说明白,真的是很酸爽的感觉。所以内容被称为干货时顿时就想到了吃:咱这真的是干干的干货,就像西安羊肉泡馍里的馍,因为干,和个面都能练出肌肉来。为了翻一篇不到1000字的新闻,次次都是查遍边边角角,译了再互相校对,反复推敲,最终的参考译文总是老长。
因为干,所以得慢慢吃。手机最多是个吃稀汤喝奶茶的工具,随便看看消遣一下还行。针对干货内容,非得用纸打印出来慢慢看。一版两页,手里一握,想怎么圈画由你发挥。
就像吃泡馍前,陕西人面前放着一个干、硬、韧如牛板筋的饼子,非要耐着性子揪得碎碎的,丢到热汤里慢慢泡,泡软了才能吃。干嘛非得自己动手,不用机器直接切碎了?他们会告诉你:耐心点,好好揪,吃着才香!
■ ■■■■
吃饭选什么馍?学语言选什么材料?
又干又有韧性的馍,和面时相当于健身,让你告别蝴蝶袖,强壮三头肌(triceps);吃时磨炼耐性,锻炼牙口,吃嘛嘛香。但前提是你想到泡馍就流口水,喜欢吃,吃了还想吃。
咱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喜欢吃一个东西,就像所有的语言学习者不能都对着一本书天天念“How
are you?烦,三克油,俺的有”
一样。入门阶段还行,为了掌握基本的语法点和单词,教材上有啥读啥,不在乎内容。可当掌握了一定语言能力,可以阅读和交流了,现在可以选择的材料又那么多,为什么不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文笔好、又能让自己长点知识的内容呢?
用外语读明白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感觉多好啊,动力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票子,而是兴趣和激情。单纯为了学语言去读自己不感兴趣的材料早晚会厌烦。我之前买了CATTI考试的口译教材,从来没有读完。可马上要上口译任务就不一样了,对所有相关内容都会格外关注,吸收学习的速度也更快。每次借着做口译的机会,在时间允许的状况下都会尽可能多看一些材料。这也属于情境学习的一种,把阅读和实际操练结合起来。
什么样的内容使人容易产生兴趣?
大脑自动有信息筛选机制,对于个体生存和繁衍有价值的信息更容易使人产生兴趣。比如对喜欢的人一颦一笑都格外注意,控制不住自己去想他,就是因为大脑说“注意啦注意啦,目标对象可能使当事人基因延续,所有相关信息列为优先级!”然后兴趣高涨,不自觉反复读对方发来的每条短信。那么什么样的内容使人容易产生热恋般的兴趣?
1.和你的生活不能太远,没有交集。又不能太熟悉,没有新鲜感,学不到新东西。要不远不近,让人好奇。你似乎知道一点,但又不是很清楚。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说,因为有过接触,神经锚点已经建立,再碰到相关内容,之前的神经元就被激活,开始延伸新的突触。
光读书是不行的,更要多去经历,从现实和实践中发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里就说“每次过早地给儿童教一些他们日后能发现的东西,会使其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
亲身的发现和体验多了,就更容易碰到自己接触过的内容,神经元不断延伸并互相连接,感兴趣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也不要完全拒绝自己因为不了解而没有兴趣的领域。比如原来我对足球一点兴趣也没有,去年翻过一篇内马尔转会的新闻,今天看电视纳闷他怎么又替巴西队踢球了?上个月在经济法语新闻翻译中注意到姆巴佩,随后和朋友一起恰巧在法国-阿根廷的比赛中看到19岁的姆巴佩进球的画面。翻了新闻,看世界杯时至少有俩“熟人”了,和法国朋友聊球还能说出个la phase de poules(小组赛),现学现卖。噫~发现足球里面也很有名堂。
2.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碰到的问题,产生明显的价值。比如近日庆阳女孩跳楼事件后,我尤其觉得上月翻译完成的新书《日常心理学手册》里提到的心理建设方法非常有用。多了解心理知识,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法,关键时刻是可以救命的。比如创伤性应激障碍治疗首先就是要承认受害者身份,如果当时学校和法院能做到这点,身边的人不把女孩看成是一个“怪人”,或许女孩的心理创伤还有可能被治愈。
3.不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和你积累的实例和思考深度相符。比如一些学术著作高度抽象,名词很多,语言晦涩,又很少举一些接地气儿的故事,一般人就很难读下去。但一些学科经典著作,还是值得克服障碍费点力气,或者先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一点点消化,读完也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如果市面上全是那种被人嚼碎了的通俗文化产品课程,也挺无聊的对吧?
看学术论文觉得枯燥,看到明星八卦和他人隐私的内容特有兴趣,那是因为偷窥欲是人性之一,而人性是有bug的,是漫长进化中生物算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结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于认识并修复这些bug。偷窥他人的私生活让人潜意识认为知道了他人的秘密,获得了重要的信息,但其实想想哪个明星和谁好了、分手了这些事能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什么价值?
引导阅读兴趣
大脑这家伙,不能强迫它对什么产生兴趣,但可以“引诱”它。否则什么都随着性子来,很可能最后就是懒癌发作,或瞎乱读没有章法。最好的诱饵呢,就是输出:
1. 把读到的东西讲给身边的朋友,再进一步可以试着讲得生动,结合生活中实际碰到的故事,加入自己的分析。也可以通过文章、讲座、课程等各种形式分享出来。
2. 实践书中看到好的方法,持续行动。作家张贤亮在荒凉之地上把影城经营得风生水起,并称之为“立体文学作品”。具体的行动是更高级的输出方式,比高谈阔论有说服力得多。
往期干馍:
经济法语新闻翻译打卡报名:
新译作发售:
关于译趣美
译:提供高质量的口笔译服务及有趣的英法语言培训课程。
趣:分享让学习和生活变有趣的方法,组织多彩读书会。
美:相信自律自控努力为美,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