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 方法论×问问未晚 | 第02篇
小伙伴悦悦*留言:
老师好!经常在网上看到各种文章都提倡要追随你的内心,甚至一些名人像乔布斯也这样说过。可我总对此抱有疑惑,一方面我承认这可能是活出自我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我却担心这会给我的懒惰、怯懦和莽撞找到借口。请问老师你怎么看追随你的内心?
亲爱的悦悦*,你好!
“追随你的内心”这个理念在我们中间流行起来,大概还要归功于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著名演讲。他的英文原话为: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从此,follow your heart变得流行起来,小到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的选择,大到人生路上婚姻职业的抉择,我们接收的很多建议,和我们行事的很多标准,都变成“追随内心”,这好像是支万金油,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过最近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文章,批判“追随你的内心”是史上最不负责任的建议。它让人变得鲁莽、放纵,以此为借口逃避现实中遇到的困难。
追随内心这个建议有错吗?
其实,就像我们收到的任何建议一样,建议本身也许不存在对错,重要的是我们在使用建议的时候得带上脑子。
“追随内心”的一个显性前提和两个隐性前提
乔布斯提出“追随内心”的建议时,已经50岁,经历了事业的几起几落。彼时他收购成立的皮克斯动画因《玩具总动员1&2》,《虫虫危机》、《怪兽电力公司》和《海底总动员》等动画大片名声大噪,而苹果也已推出了imac,ipod和itunes并大获成功;最重要的,乔布斯刚刚经历完胰腺癌的术后重生,对人生对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在演讲中提出“追随内心”的建议之前,正是在探讨死亡,用他患胰腺癌的经历建议学生们要把握住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在上述“follow your heart”英文原话前,乔布斯还说了这么几句: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翻译过来就是: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将它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得承担别人的想法所造成的后果。不要让你内心的声音被别人观点产生的噪音所淹没。
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乔布斯提出“追随内心”的建议,是有一定前提的。
面对死亡,一个人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愿意脱离世俗的教条和标准,去追求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这就是“追随内心”的一个显性前提:你百分之百地知道、清楚、明确什么东西对你是最重要的。
更进一步分析,乔布斯在50岁知命之年,已经经历了事业的起起落落,向世界最顶级学府的毕业生们提出了这个建议,无论是乔布斯,还是斯坦福的毕业生们,都是头脑清醒,拥有正确价值观,能力出众的人才,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确定自己所追求的是有价值的,并且他们具备能力达成追求。这是“追随内心”的两个隐性前提:你所追求的东西是对你对社会有价值的,且你具备获取这些东西的能力。
我们应该很少见到幼儿园或小学老师对着一群小朋友说:追随你的内心。因为对正在成长的小朋友来说,根本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内心追求,更缺乏实现追求的能力。
我们也应该很少见到某个知名人士对着一群街头霸王说:追随你的内心。因为即使他们明确无误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有能力实现,但他们内心的追求,很可能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伤害。
追随内心没有错,但我们一定也要带上自己的脑子,思考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具备追随内心的一显两隐三个前提:
第一,我们已经成熟到可以准确无误,清醒明确地知道自己内心的追求是什么。没有这个显性前提,追随内心无从谈起。
第二,我们的追求不仅对自己有价值,对别人也是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追求,是对既是对人生的浪费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三,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去达成目标。否则,追随内心就是一句空话。
“追随内心”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具备了上述前提,要想让“追随内心”对人生产生更大价值,有三个策略值得参考。
勇于尝试
我们不是被编好程序的机器,生来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人都是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发现自己的追求。只是这个过程对有的人来说快一点,顺利一些,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慢一点,迂回一些。
在决定奋不顾身投入之前,最优的策略就是勇于尝试,而尝试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多多尝试自己感兴趣或是于己于人有价值的事,能够拓展生命的广度,体验更多的精彩。另一方面,每一次尝试都需要一定的付出,即尝试也要有深度。因为太过粗浅的尝试,只能触摸到事物的皮毛,无法体会到其精妙,容易导致草率错误的决定。
知乎大神采铜曾经说过:“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没有深度的尝试等于是在白做功,为了让每一次尝试都变得有价值,就必须在尝试中适当付出,把握好尝试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平衡。
反复确认
当基本确认某个领域是我心所向,准备全情投入前,我们还需要反复确认,问问自己:这就是我真正热爱的吗?真的就是我心所向?这是否真的值得我追求?对己对人有价值吗?我有潜质达成目标吗?我愿意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吗?
多问自己一些问题,不要怕把自己逼到墙角,因为对内心的层层拷问,可以帮助我们剥去包裹住内心的坚硬外壳,直达心底获得最真实的答案。
很多时候,在拷问之下,我们可能发现原来这只是儿时自己一个未完成的心愿,或是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又或是自己赌气证明自己。对内心的拷问让我们放下执念,抖掉包袱,去追求内心真正的热望。
培养能力
当确定了内心的追求后,下一步就是培养和提升达成追求的能力。
我们最怕别人说自己“没能力”、“能力低”,那能力的有无、高低究竟是怎样判断的呢?
其实能力有三个层级,第一层是知道,即了解、明白相关的知识,信息,这是能力的基础。第二层是会做,即能够实践操作,将知识和信息应用于特定的场景,这是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三层是融会贯通,即能将不同场合下对知识信息的应用关联起来,达到灵活运用,由此及彼。这是能力的高阶要求。
要想培养和提升能力,依照能力的三个层级,我们可以从获得相关信息和知识入手,通过阅读打好基础。然后再通过积极主动的实践,将纸上的信息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技能。最后,再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入自己的操作系统,使其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关联,交互,达到遇见问题解决方案信手拈来,操作起来游刃有余的境界。
“追随内心”是不是个好建议,关键看你有没有带上脑子。
一是带上脑子分析自己现阶段是否具备追随内心的前提条件。对内心干瘪,心灵空虚的人来说,追随内心可能是逃避是放纵;对缺乏能力的人来说,追随内心可能是偏执是浪费。这两种情况下不带上脑子只跟着心走,对人生可能产生灾难性的结果。
二是带上脑子思考和采取追随内心的最优策略。只有当我们成熟自信地把握内心所向,敢于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追随内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成为我们活出自我,实现梦想的好建议。
亲爱的悦悦*,可以追随你的心,但是请记得带上脑子。
喜欢就关注点赞鼓励一下呗^_-
【为时未晚】生命不能重来,人生总可重启,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