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衫配牛仔裤,不修边幅,不善谈吐,一杯咖啡coding到深夜?这恐怕是很多人脑海中对程序员群体的程式化定义,不分年龄,跨越性别。
没错,我是一名程序员,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程序员标签化,成为某个用以打趣的抽象符号的今天,计算机行业本身的乐趣和计算机人体现的钻研奋斗精神反而容易被忽视。
高考那年,五花八门的软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改变甚至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几乎出于一个理科女生对科技领域的好奇心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精神,我怀着一腔热忱,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这个“费脑子”的专业。
大学的课程安排没有令我“失望”,学科难度的陡增一度使我们怀疑人生。一边接受基础课如高数线数运筹学,大物离散概率论等等轮番洗礼,一边绞尽脑汁同计原网络数字逻辑等专业课见招拆招,每学期末还要和C语言,C++,C#,JAVA等各类别编程语言来一场持续十几天的课程设计鏖战。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也终于养成了深夜编程的“好习惯”,夜深人静,往往益于思考,写代码也需要匠人精神,精益求精。
大四实习,第一次将所学运用于实际项目,现实就来了个下马威。兢兢业业三年,满以为已学成出师,踌躇满志地奔向社会,却发现“课本上的知识”远不够用,项目中采用的框架技术竟闻所未闻。毕竟实践出真知,何况计算机技术的更迭速度几乎日新月异,拓展性极强,“终身学习”成了必然。深感任重而道远。
计算机学得不易,同机器语言打交道也并不像许多科幻电影里描绘的那样充满魔幻色彩,但学习和掌握一门技术,看着亲手写的代码顺利运行,既得的满足感的确能够带来愉悦与心安。
如今成了一名Android开发工程师,公司位于北京某个写字楼林立的科技园区,不管多晚,总有几栋大楼的玻璃窗格亮着灯。我们的情况尚好,加班非常态,但也体验过令人闻风丧胆的封闭式开发——以团队为单位,吃住皆在公司。说不累是假的,但想到自己的付出能为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带来方便,心中仍是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计算机人不仅仅是格子衫和牛仔裤,更有种内在的钻研精神,能创造无限可能。近几年科技精英拯救世界的桥段在电影中频频上演,谁知道呢,又会是哪段代码,改变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