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三国,仿佛回到大学,回到连空气都是自由的师大。惊异,读书不求情节,真切感受每一字,每一词。哦!原来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若如此,稍解吾恨。” 简洁的语言,让人不禁想起高中做的那一篇篇文言文。用红笔或蓝笔在每字、每词下方写好注释,会的写,不会的也写,无关查缺补漏,只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红黑相间、蓝黑相间的小字,莫名的自豪与踏实。任性的张翼德不喜董卓的傲慢,扬言要杀死他,以解不快。二者劝后,便要独自离去。想起平时的自己,对于看不惯的事物,习惯不言、不语。我不言不语,你得寸进尺,那我只好离开,管你留下的是挚友还是其他心怡的一切。若真是挚友,不必言语,她自会懂。
“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佩服古人说服的能力,智慧李肃抓住董卓的命门,轻松劝董卓舍爱马。李肃知人性的善变,步步紧逼,在吕布大脑还处于混沌状态,发号施令,令其唯命是听。因为大多数人在不是太错的事前,通常都是摇摆不定的,这时急切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援。若在今时,他肯定是个优秀的销售。
董卓死前的征兆实数太多,有母曰:“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奈何其狂妄自大,赴西之行妄为往受汉禅。途中“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素说,动物是有灵性的,往往比人更能预未来,怎奈李肃抓住董卓命门“乃太师应诏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便喜而信其。童谣里的千里草便是董,十日卜便是桌,不得生就是死!俗话说:居安思危,您家是安而忘危,几次三番的提醒,都不使你警觉。最后青袍道人,书两头的“口”字更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可是人最大的本领不就是只看自己愿意看到的吗?对于其他,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大多时候,人总是不忠诚于自己的眼睛、耳朵和感受,更倾向于相信道听的,不知道是恰巧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还是根本不信任自己的枕边人。对于郭汜之妻应该是后者,不信任自己的丈夫,轻易就中了彪妻的离间计。他俩的婚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利益权衡后的最佳选择。
这是成长吗?被张飞的鲁莽感动,喝酒误事,致刘备痛失徐州;劫吕奉先百匹良马是为报吕布抢哥哥徐州之仇。对礼贤下士的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无情曹操、住着张绣的城,睡着绣叔妻的食色曹操,内心没掀起半点鄙夷,慢慢的发现不完美的才能被称之为人。
看了电视剧的小伙伴吐糟道:“最厌刘皇叔的婆婆妈妈、磨磨唧唧、拿着自己的身世到处‘炫耀’。”我没细细品味过玄德,只能回到:“中国自古推崇名正则言顺,‘炫耀’的目的只是要大家接受他。”刘备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两兄弟的誓死追随,投靠者的信任,不都是具备了大家没有的仁吗?刘备做到了他们没做到的信仰,所以即使政客再怎么劝主公杀死玄德,他们都舍不得。心存侥幸地放过刘备,让自己的信仰不被尘封。
曹操不是一直最信奉以严治军,于百姓秋毫不犯吗?奈何赤壁战败,逃亡之际,为饱其肚,下令村中抢夺。于苦难之间坚守的道义才是植根于骨子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