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奉拿来主义。
所以当有人说科学是个好东西,便齐刷刷有一群人跑去信仰了科学。可现实中,到底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懂”科学,知道科学是怎么来的?
科学,看似简单,可是只有当你尝试着回答ta的时候,才会发现ta其实是个无底的深渊。
首先一个问题,科学与非科学是如何区分的?
相信我们有非常多一部分人会同我一样,因为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偏向了第一个吹响实证科学号角的弗兰西斯.培根的说法,认为科学区别与非科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前者特有的经验归纳方法及其可证明性。也就是说,科学知识一定是观察积累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一定是可以被实验过程或经验事实充分证明的。
在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常识。但稍一细想我们就有了一个疑惑:万事万物真的是可以穷尽的吗?既然不能穷尽又如何说证明。
有感于此,在20世纪欧洲出了个著名的哲学家叫波普尔,他提出了另一个简称为“证伪学说”的相反观点,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区别恰恰在于科学的可证伪性,即凡属科学的东西,ta总是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科学精确程度越高,内容越丰富的理论,其可证伪度也越大。
那波普尔的说法对不对呢?让我们用史实来说话。
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证伪的?就我所知就有宗教和神,占星术以及形而上学等等。
试问,我们有谁能拿出实例去证明世界上绝对没有神?但宗教却永远可以举出无数的事实证明这个世界是有上帝的。占星术也是如此,ta根据对人心和人性的观察,使许多人对其信之如迷。一旦我们反驳,ta的信徒必定可以举出更多的实例反驳我们的反驳。毕竟,有哪一个被迷信弄得神魂颠倒的人不是以自己生活经历的真是感受为基础的?
所以,宗教和神,占星术以及形而上学的东西,ta既无法证明却又无法证伪。
相比之下,科学的命运就显得颇为悲惨了。
从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到哥白尼建立自己的“日心说”,又到“日心说"被打翻在地,宇宙学说大行其道。再有牛顿力学震撼于世,缔造了工业革命,却又在短短两百多年后遭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挑战。
科学的似乎一直是不科学的。
以至于爱因斯坦在提出了相对论后便早早做出声明,说他的学说只不过是一个“短命的过度”而已。
正是基于对这些史实的思考,波普尔提出了他那著名的所谓“试错法”的科学知识增长模式:
PI(问题)——TT(试探性理论)——EE(消除错误)——P2(新的问题)
从而使科学进化的原动力由消极被动的经验积累,变为“猜想与反驳”的积极创造。
譬如,克里克和沃森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时候,人们还根本看不见染色体。再如,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假说的猜想是在爱丁顿非洲科考观察之前。也就是说,这些科学创新都是先有一个证伪的思想在前,而后用实验和观察来予以佐证。
当然,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个问题:究竟是理论在前还是观察在前?究竟是逻辑引导事实还是事实引导逻辑?粗看这仿佛又是另一套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证明无法穷尽,证伪却要有证据。我的理解,具体没搞清楚,暂时不写。)
总之,用王东岳老先生的看法,用培根的实证法为科学和非科学分野完全是不可行的。反而是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倒的确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分界标志。
但波普尔的哲学却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超级大难题“波普尔悬念”。既倘若非科学是不证即伪的学识,而科学又是凡证即伪的学识,那么,包括神学,哲学和科学等三大文化发展阶段在内的一切人类思想成果,其可靠性或有效性的基点又在哪里呢?
对此,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了。
最后,请记住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