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59,11-5-2,告子章句上5-2》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丁丑日,八月廿八,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
伯兄,是长兄,大哥。
上一节,公都子说义在内,是因为义主于敬,而敬是我内在的恭敬逊让之心。这里,他做了一层演绎:义敬,敬我,我心。
这一节,孟季子听了上述讲解,仍不能领会精神,接着问:义主于敬,敬在于我,我心的恭敬逊让则是这一切的源头,这好像是说敬就是义,敬就是判断标准和对人对事的态度,可事实上,敬不就是义啊,义也不就是敬。敬和义毕竟不是一回事。比如说敬长这件事来说吧,长兄比我大,是我所敬的,现在有一位同乡,他比长兄大一岁,请问,你是敬长兄呢还是敬同乡?
公都子说,敬要以亲疏为准则,同乡虽然大我长兄一岁,但疏不逾戚,当然应该敬长兄了。
孟季子又问,好,你说敬长兄是准则对吧?如果你们三人一桌喝酒,你是先给同乡斟酒呢还是先给你长兄斟酒呢?
公都子说,斟酒讲究宾主次序,长兄虽亲,但主不先客,当然先给同乡斟酒。
孟季子于是顺着公都子的理强辩说,照你这么说的话,义果然在外不在内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义是内在性的,义主于敬,那么,应该是敬有常尊,可是我听下来,你敬的是长兄,又认为应该先给同乡酙酒为敬,这等于在告诉我,你之所敬所长,也是看人下菜碟,因人而变,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变来变去的没有一个定在,随时都在变,主张完全不由我作主,又怎么能说我是按照我心的恭敬逊让做事的呢?
孟季子绕了一大圈,又绕回原地了。取消了所有就会返回原地。他为何如此呢?好胜。我就不照你的逻辑走,我把你的逻辑条件都取消了,然后接着说自己的结论,这是好胜心驱使一个人闭耳塞听自说自话的本质及其方法。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