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暑假之我来看写作
——来自《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丛书的灵感
对于儿子天天的写作水平真的是有些担忧,于是约了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建了群,一起来试着探讨下写作的事儿,群里的小伙伴共8人,每天一个训练点。孩子也是奇怪,有了小伙伴,写作也变得开心了起来。
7月8日第一天,我想先从人物描写开始。管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到的世界。后一下,即人的内心。作文写得好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作文写不好的人,只有一个外在的世界。然而如何让孩子关注并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没有外在的刺激,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
一开始,我便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位心理学专家要进行一次心理实验他来到一所关押死刑和的监狱。有一位死刑犯,明天要执行死刑,征得死刑犯和监狱领垦的同意,进行了如下试验: 将死刑犯关进一间漆黑的狱室里,用刀片在死刑犯的手腕静脉上 割一道口子, 让血不断流出,流在一个盆里,“滴答滴答”地响。
第二天,心理学专家再次来到狱室,死刑犯已经死亡 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似乎死于失血过度。 实际上,心理学专家所用的刀片,是钝的,根本没有割破死刑犯的皮肤,“滴答滴答”的流血声,是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放水的声音。
死刑犯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的血在不断地流,他是被吓死的。
分享这个故事,其实只是让孩子们明白:人有心理的力量,那不是迷信,而是科学。把钢丝拉在10厘米高的平地,谁都敢上去走;把钢丝拉到10米的高空,打死也不肯上去。心理的力量,不神秘,不是空中楼阁。写作文,要善于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于是,我将事先找到视频“喝开水”分享给了大家,并不断的暂停,提问,让小伙伴们分享自己当下的感受,最后要求他们尝试着自己做来体会,并将此刻看到的、想到的以“开水究竟烫不烫”为题写下来……(演示的过程比较复杂,便不一一说明了,重点在于孩子们都写了什么?)
小伙伴1:小成同学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拿起杯子,踌躇了一会儿才拧开。这时,他的脸早就皱成了苦瓜。哎呀,他可真可怜,也不知道他是惹恼了哪方天神,才惹来了这样的“杀身之祸”。
我慢慢地打开了饼干袋,香气直扑鼻尖,那香味,一会儿就充满了整个房间。
小伙伴2:我本想用力打开杯盖,一口气喝光,却发现,我根本拧不开瓶盖!我的斗志顿时减了一大半。
我往杯里看,一下子热气扑鼻而来,我什么都看不清了,只感觉自己站在火山口一般,随时都会掉下去。我立刻把它推得远远的,盖紧了瓶盖,好像把什么可怕的东西封印了。
小伙伴3:我也纳闷:是啊,既然水是不烫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杯中的水是烫的呢?真是奇了怪了。水在饼干上是不烫的,喝的时候水又是烫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小伙伴4:只见她慢悠悠地走过来,拿着一个水杯,那杯子的温度要飞天了,烫得好像手碰一下就要化开了一样。她拿着底下,却让我摸上面。这好吓人啊!我的手直发抖,心想:这有多烫啊,我会不会化开,变成一股气飞向远方?这可怎么办!我不敢,可是众怒睽睽之下,我硬着头皮也得摸。一摸,那感觉犹如我的手指穿过大气层摸到了太阳!
小伙伴5:我瞬间感到无比恐惧,莫非她的手段多着?小成只是其中一个受害者?我们难道也要变成受害者?要知道这开水可是真的开水啊!
小伙伴6:他哆哆嗦嗦地接过杯子,试探性地摸了一摸,拧开了盖子,也许是害怕了,拧了二十余秒,又把头往里一探,似乎里面可能跳出一只蚂蚱一样。正想喝一口,他随即又放下了,此时,从他的手足无措不难看出,他一定在想:我是招谁惹谁了,要被人用烫火虐待,会烫死我的吧!
小伙伴7:“是我的!”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万分的惊讶,好像他猜到了老师要让他做什么不好的事情,那神情仿佛在说:“那里这么多杯子,怎么偏偏选了我的,我的运气这么差啊,难道她是故意选我的吗?
他接过她拿过来的杯子,使劲地拧开了杯盖,好像这个杯子有千斤重,他又凑上去感受了下杯子的温度,立刻把杯子拿得远远的,心里满是绝望,看他那表情,感觉在他面前的不是水杯,而是一袋臭气熏天的垃圾。
天天:只见他眼睛瞪的跟车轮一样大,我心想:不会吧!这么烫的水,能喝一滴都不错了,何况一瓶呢!我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妈妈。
他缓慢地拿起水杯,先是往里面看了看那沸腾的水,再慢慢地靠近,那热气直扑脸颊,他立刻放下水杯,不敢靠近半步。
其实几位小伙伴都表达的很不错,有动作的描写,有心理活动的描写,最重要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只是将他们动作及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进行了摘录,我想一篇文章不必写的面面俱到,处处精彩。
写作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儿,写作更多是为了表达,但如何表达还是需要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