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这周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了书的第一章,我感觉整个过程非常美妙,就在和小伙伴们的讨论、分享和交流中,对共情有了更多一些深入的理解。课代表布置的作业也很棒,每周写一篇“共情一刻”为主题的文章,强迫自己每周要有输入还要有输出,努力尝试把自己的感受细致地描绘出来。
共情是什么?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这是作者在第一章首页提出来的,非常简练。
接下来,作者详细描述了他如何用共情去疗愈和支持来访者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真的是非常精彩。好的共情,可以帮助咨询师和来访者进入到一段有意义的关系中,可以帮助来访者拓宽对自我的觉察,对自己的经历及与此相关的情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在书中,有好多段关于“共情”的精彩描述,再加上小伙伴们的讨论与分享,我们对“共情”这个概念的理解会越来越丰富而立体:
1.共情并不是一种突然通过、将人笼罩的感觉或感知,而是对世物表象之下的内容所进行的富于智慧又充满敬意的探索。
这段话让我将共情与自我觉察区分开来。共情并不等同于“顿悟”或“觉知”,有时候,它更像一种关系,对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探索,都应该是富于智慧又充满敬意的。
2.共情有助于我们维持平衡和洞察,并教会我们如何做出相应的改变,让我们放下预判,带着开放的心态和头脑进入到关系当中。
这段话最关键的,在于“放下预判”,我们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对方、解释对方,共情绝不是预设,开放的心态,全身心地感受对方当下的状态、情绪与感受等,那才是共情。
3.如果没有共情,我们就会像一些相互没有关联的物质一样在这个星球上游荡,即使碰巧撞上了彼此,也会在说一句“你好”之后相互弹开。这样的我们,虽然清醒但没有感觉,虽然有觉察但漠不关心,虽然有很多情感但无法理解或影响它们。
我在读到这段话时,是深深地被触动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对夫妻住在一起,其实却没有与伴侣有更多的内心链接;有多少父母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却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孩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近在身边,却心隔万里。作者的比喻实在是太精当了!!如果没有共情,就无法深刻理解彼此,无法真正地建立心灵上的亲近亲密的关系。
4.共情的实质——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你是谁?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最看重什么?
我读到这一段时,被作者细腻的描写所深深折服。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有人这么在意你的感受,温柔地注视你,专注地聆听你吗?那简直是天使般的待遇啊。
被充分共情的那一时刻,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吧?这样的关系,将会滋养到一个人的精神,让他的内心世界蓬勃生长,活力四射!
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共情你,你是否可以好好共情你自己?
共情不能只用在别人身上,更应该用在自己身上,好好地接纳自己、包容自己,好好地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