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來了兩個新人,我們暫且叫他們小A何小C吧,都是剛剛畢業而且是同一所大學,兩個人都同屬彭主管負責。
一個月后,彭主管向我抱怨,要不是公司需要支付解聘費,我直接不要小C了,就他這個智商,居然能考上大學?
原來,在他帶兩個人的過程中發現,小A聰明,領悟力很強,任何事情基本教一次就OK,並且可以按照要求執行的很好。大家觉得他的到来,就是部门的福气啊。
但是小C就不同了,不要說一次,教三次能理解透徹就不錯了,然後再教一次才能把事情做出來。畢竟大家時間都很寶貴,他的到來,不僅沒有減輕大家的工作,反而變相的增加了大家的工作,大家諸多怨言。
三個月過去了,我發現彭主管給小A和小C加的工資居然一樣。就問他,做事情有差距,為什麼工資沒有差距。
他告訴我,小C已經趕上小A的進度,工作完成狀況沒有區別。
半年后,他告訴我,小A還在原地踏步,小C在Team中已經可以獨當一面。
我很好奇,起初被認為愚鈍的人,是如何用半年時間超越了大家覺得很聰明的人。
原來,小C的確很愚鈍,教新的東西真是需要反復交代。但是他自己也很努力,不懂的,不管別人如何,都會反復問。
有次我看到一個同事已經非常不耐煩的問:懂了沒?還沒有懂嗎?
他權當看不到同事的不耐煩,又問出了他不能理解的問題。
問完了,自己就去做,遇到問題,退回來再想想別人教的,然後再去做。
幾次下班我回辦公司還看到他,問他在幹嘛,他說在總結白天所學所做。這個時候,小A早就出去玩的不知所蹤了。
所以常常晚上有突發狀況時,都是小C在這裡處理。有時候主管不在,小C需要獨立面對問題,需要獨立和其他部門溝通協調,搞不定的,就电话给主管电话确认。
時間久了,各部門的人都認識了小C,有時候也願意和他一起完成。主管發現,這個時候小C已經比小A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了。
彭主管說,果然人做不好事情都不是笨的,都是懶的,都是態度問題。
之前看清朝人物傳記的時候,看到介紹學者閻若琚,他也屬於比較愚鈍的人,而且口吃,說他“入學,讀書千遍猶未熟”,同學恥笑,老師也并不看好他。但是他仍堅持每夜讀書,反復思考,虛心請教。三十歲即寫成《尚書古文疏證》。而那些恥笑他的人,我們已經無法追溯到他們的名字。
所以,沒有永遠愚鈍的人,也沒有永遠聰明的人。現在社會,拼的不是你現在會了多少,而是你還能前進多少。
不要問為什麼那樣的人都能考上大學,不要說那個話都說不明白的人怎麼就工資比你高,也不要問他學個東西都學不明白為什麼還比你發展還好。除掉裙帶關係,他們一定有你所不能企及之處。比如努力,比如態度。
一年后小A辭工了,在他眼中,小C仍然是那個比他笨的人。可是老闆欣賞他,同事願意和他合作。他仍沒有明白,聰明如他,為什麼就不如小C。曾經是大學同學,职业生涯中,小A和小C的差距,已经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