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中科大一名博士因为学术受阻,延期毕业,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反观我们自己,生活中也有诸多烦恼。生小孩之后的我,面对身体特别是心理不小的变化,一度情绪低落不能自拔。好在后来意识到了精神能量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和学习一点一点走出了阴霾。
最近在朋友推荐下,听了一期复旦哲学博士陈果老师的音频课。她说在东方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精神都绕不过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核,那就是明心见性。也就是看见自己的这颗心,了解自己的本性。做到明心见性才能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从而活出生命的质量。
前段时间读林清玄的《我心光明》,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学习禅道,要先学习一种自由豁达、开放包容的心胸,然后才能逐渐超越,找到心灵真实的安顿,在终极之处,才可能明心见性。”
笔者习惯读书的时候多问一个为什么,寻思着怎样才能做到这种自由豁达,超越安顿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直到读到庄子的《逍遥游》。
【原文】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书里有这样的话:“当鹏往南海迁徙时,一击水就行三千里,环绕旋风升腾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的风而飞去的。”野马般浮游的云气、飞扬的浮尘,这都是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看那天空,湛蓝湛蓝的,那是它的本色吗?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的缘故呢?倘若从上往下看,大概也是这种风景吧。
乘风九万里,翱翔天际,纵览天地万物,那是何等的逍遥自在啊。庄子短短几句话,就让逍遥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
《逍遥游》里的逍遥自在,就类似于一种超越自我的状态,是一种精神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为社会价值观念所累,不逍遥。为自己的价值观念所累,不逍遥。就算做到超脱于社会,但未超脱于物,任然不逍遥。庄子指出逍遥的实质是“无侍 ”的境界。
无侍的实质就在于精神对存在的超越——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乘天地之正”,就是天地是什么样就随它是什么样。“御六气之辩”,就是风雨怎么变就随任它怎么变。游于无穷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其理想人格是:无功、无名、无己。
“无功”到“无己”者一层更高于一层。“无功”者,不认为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无名”者,不向社会索取什么;“无己”者就是忘我,也就是超越自我,没有了物我的分别,达到无所拘束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无侍”,真正的逍遥。
只有不依赖外界的功名利禄而活,无所凭借,才能自在、无碍、解脱。
自在、无碍、解脱也正是佛家修行的目的。
释德清在《庄子内篇注·逍遥游》说道,“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佛以断尽烦恼为解脱,庄子以超脱彤骸,泯灭知巧,不以生人一身功名为累为解脱。”
庄子认为的逍遥和佛认为的解脱有异曲同工之妙。佛说的解脱就是断尽烦恼。
怎样才能断尽烦恼呢?答案是破我执。
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唯识述记》
我执是什么?怎么破?
佛法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著。
一是执着于功名利禄,此为“贪“。
起贪爱之心,非得到不可。俗话说,无欲则刚。现代人普遍为功名所累,追求房子、车子、票子,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离内心的逍遥自在越来越远,这何尝不是一种执著呢?
庄子哲学主张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摆脱一切世俗牵累,摒弃功名利禄,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这类似于佛说的”戒“,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著贪心。
看过一个卫视的演讲节目,里面一个演讲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注重穿着的他,衣柜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西装,却并不快乐。后来他读了《断舍离》这本书后,把多余的西装处理了,过起了极简主义的生活,这让他的内心重获一种自由。
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灵本无累,累的是攫取太甚。
二是执著于外界的看法和境遇,此为”嗔“。
因为外界的评价和遭遇心理失衡,心生不安,意气用事。
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压力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向外的苛求和外向的失控。
解决的办法是”定“,修炼内心,静定自我,三省吾身,凡事反诸求己。
三是执著于自我的缺点,此为”痴“。
包括自大、自满、自卑,放不下自己,执著于自我的看法,忽视他人,不明事理。
解决办法是”慧“,提高心智,让智慧之光照亮迷惘执着。
所谓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这里的菩提就是智慧。佛家讲通过修行禅心,觉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智慧。得大智慧的人就是佛。
林清玄说,修炼一颗禅心,就是破执着,执着一破,人生到处都是好消息,日日是好日。在好日子、好消息中生活的人,只是一派天真、自然、无所用心。”
勤修戒定慧,就是熄灭贪嗔痴的法宝。
让我们摈弃执着带来的烦恼和浮躁,换一种心境,便是换一种活法。一念天堂,让内心恢复本有的宁静吧。
就像《菜根谭》里讲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尾声
执着的化解离不开智慧和更洁净的心灵,而读书是开启智慧之门通往心灵成长之路的一把钥匙。
水月静
2019年元宵节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