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2月8日 周二
日更的第 26 / 365天
你好呀,我是文雯,你的伴读伴学闺蜜。
写在前面
已经连续4天没有更新了。
原因1,自己高估了自己在春节期间的自控力,就是不想弄,就想玩。
原因2,选择读的书和写作的方式都脱离了舒适圈,有很大的挑战性,面对困难,没有坚持的动力,也是常情, 在前面几天的应付过程中,自己会有些不好意思。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写与不写,怎么写,时常困扰着我,外加有些外在因素,导致无法继续的坚持,也无法静下心来去写,只能停下来几天。
到了今天,事情都忙个差不多了,回到了自己的家,总算可以静下心来,去看书,来写东西了。
由于前面停了4天,我会在今天,把上一周读的《读书就是回家:信念篇》的内容补充完。
另外,在本周六之前,把这周要读的书《读书就是回家:勇敢篇》读完并分享阅读感想和笔记。
今天读的内容是《读书就是回家:信念篇》的剩余的几篇,分别是:
《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幕关于人的精神的戏剧
《解忧杂货店》:微小却长存的善意
《偷影子的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萤火虫小巷》: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1、《卡拉马佐夫兄弟》:一幕关于人的精神的戏剧
这本书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本书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也被公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这本书的创作意图是:探索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探讨的是上帝的精神是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作者希望把信仰问题变成一个人们天天面对的生活问题。
说实在的,关于上帝,关于信仰这块,我并不是多了解,甚至也不是太理解书中的描写的内容。
在拆书的第1部分,主要分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对作者的介绍,一个是对这本书的介绍以及书内主人公的介绍。
关于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是公认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2个俄罗斯作家之一,而另一个是托尔斯泰。
他生于1821年, 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事文学翻译和创作。
24岁,创作了第1部小说《穷人》,赢得评论界的一片赞扬,39岁《死屋手记》再次震撼文坛,在他人生的最后14年,创作出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4部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鬼》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与旷世奇才不相对称的是他无法戒除的恶习:他嗜赌如命,为此搭上全部家当,靠朋友接济度日。
作者的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坎坷的人生。
关于这本书:
全书共分2部,第1部,是序曲,讲述的是主人公阿辽沙青春时代经历的一件事。第2部则写到13年后,阿辽沙在经历了人世的邪恶与黑暗后,如何重拾对上帝的信仰,并在世俗生活中过一种属灵的生活。
这是一本未完成的书。
关于这本书的拆解,主要围绕着阿辽沙的父亲费奥多尔被杀的经过。
在这起凶杀案中,每个人物的内心都上演着一场上帝与魔鬼的殊死搏斗,他们对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也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命运。
作者十分擅长刻画人物心理,他对人性,对人类的感情活动观察甚微,书中的主人公描写的非常的立体。
比如,卡拉马佐夫家的老大米嘉,是一典型的极端性格的拥有者。
他身上继承了父亲的荒淫好色,又有着受继母家族影响的对上帝的虔诚。他做事极端,不计后果,又多愁善感,常常处于自责之中。
米嘉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生活中同时容纳两种截然相反的体验,并且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决断。比如他一方面挥霍无度,荒淫好色,另一方面却又疯狂地要恪守自己的名声,坚决不肯做贼,无论如何也要还上欠卡捷琳娜的钱。
从米嘉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少有绝对的善与恶,多的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卡拉马佐夫家的老二伊万,他外表冷峻,很有思想,对人生和社会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
一方面他认为上帝并不存在,所以现有的道德准则都不起作用,认为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包括犯罪。
但另一方面他的内心却很痛苦,因为在他心里,上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并未解决。所以,当他发现杀人凶手是斯乜尔加科夫后,良心受到极大的煎熬,并最终下定决心自首,承担应负的责任。
伊万对卡捷琳娜的感情也充满了矛盾。他爱卡捷琳娜,但出于内心的骄傲,又否认自己的爱。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
善与恶、好与坏、自私与无私、畏首畏尾与无所畏惧,所有这些矛盾其实都悄悄潜伏于我们身上,彼此妥协共存共生。
只不过我们在理性上还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却不愿承认罢了。
看了这篇解读,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所要描绘的东西。
而且在这篇解读中,很少有主人公阿辽沙的故事,如果你对这些理论感兴趣,欢迎你去看原著,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如麦家所说:
世间所有真实的痛苦,给你撑过内心煎熬时刻的力量。
看了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过得不错,很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2、《解忧杂货店》:细小却长存的善意
这本书是作者东野圭吾最受欢迎的作品,50万豆瓣读者高分力荐。
讲的是一家杂货店可以边接过去与未来,当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挣扎犹豫时,杂货店能解决你的烦恼。
内容也很简单,在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拆解文中,从小偷三人组,误入杂货店开始,在不断地帮人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和灵魂的升华。
分享了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的徘徊。克朗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整篇故事,都是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在相互的帮助中,每个人都遇见了真实美好的自己。
分享一句让我很有感触的句子:
通常咨询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找人协商的目的,只是为了确认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非常的赞同这一点,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之所以找别人去说去咨询,最终只是希望有人肯定自己的决定,从别人的肯定中找到力量。
对于选择,麦家说:每一个选择只要努力过,都是正确的选择。
也就是说,当你后悔这么做的时候,你有没有为你所做的选择努力过呢?
3、《偷影子的人》: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书的作者马克·李维。
文章一开始,就从总体上介绍了这本书。
书很受欢迎,畅销49个国家,展现了佬的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
是一个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故事 。
书中主要讲的是一个老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
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的心事”,听见人们口中不愿说出的秘密。
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主人公以第1人称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奇妙却又温暖的经历。
告诉我们要学会温柔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帮助他们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分享3个金句:
1,人要学会克服恐惧,面对现实,才会成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一面,很多的时候,面对困难,常采取的方法是就是逃避。
能去面对它,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要学会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2,巩固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交换心事,我想没有什么感情,是不能通过以心相待换来的。
很朴实,但很有用。
3,你不能这样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
特别是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喜欢干涉孩子,这是需要我们经常要警醒自己的一句话。
4,人们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去憧憬得不到的东西,结果却往往跟他们想的大相径庭。
想起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得不到总是好的,得到了,就不会再珍惜。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4、《萤火虫小巷》:有了朋友,生命地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被美国读书网站评为历年来赚人热泪的十本书之一。
两个女孩跨越漫漫岁月的友情验证了:谁要在世界上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欢乐。
这是个关于爱、成长与忠诚的故事,也让你不禁开始检视人生最重要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而无论如何,人生中收获了这段难得的友情,让彼此生命的河流从此变得丰满而辽阔……
书中最突出的论题有3个,
一个是以时间为轴,纵向探讨女性的成长;
二是以塔莉和凯蒂为例,剖析不同性格导致的两类人生;
三是从两代女儿的成长看母亲对教育的反思。
首先,《萤火虫小巷》以时间为轴,纵向探讨女性的成长。作者把凯蒂与塔莉从十四岁到四十余岁的人生按时间线展开叙述,其间穿插作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思考,将她们每一个人生阶段都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写出年少时的女孩在友情方面遇见的挫折,她通过女主角的经历向女孩们传达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当然还有自尊自爱。
塔莉十四岁被强暴的经历触目惊心,很多女孩子不注意保护自己就会付出成长的代价。她还遭到了亲生母亲的遗弃,但即使经历过这么多不幸,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作者告诉女孩们,无论生活多难也得直面它。
偏重事业的女性得抓住机会,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出长期的规划,最好是有一个终极目标,塔莉的最终目标是进入美国广播电视台工作,她也凭自己的不懈奋斗实现了理想。
偏爱家庭的女性则要注重自我与家庭的平衡,家庭主妇的传统观念应该被打破——不做围着家人转的陀螺,在保持家庭有序运转的同时保持自我独立。
凯蒂和塔莉的人生截然不同,不同的童年成长经历养成了不同的性格,而性格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
女性多多少少都能在凯蒂和塔莉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亲情的缺失让塔莉失去说爱的能力,爱逞强的性格就是如此养成的。她从不在外人面前示弱,常常给人感觉要把自身的价值在有限的生命里燃烧出无限的可能。
与塔莉滚烫的人生相比,凯蒂人生更平淡冷静,像潺潺流水。
凯蒂温馨的家庭培养了她温和的个性,她无比宽容、谦让,像水一样接纳万物又能被万物接纳,她能消化塔莉的任性和孤傲,包容孩子的自私与叛逆。
凯蒂是一个好妈妈也是一个优秀的妻子,但她性格上的软弱恰恰是精神痛苦的来源。因为包容,所以从未就塔莉与强尼的旧情与他俩袒露自己的痛苦,她一次次地咽下误会和嫉妒之后的愤怒;每一次与塔莉争吵,她都是先求和的一方,就像强尼说的:你们向来如此。
凯蒂有时候也会不甘:凭什么向来如此就要不管是非对错都是她低头呢?但是每次她也就是心里抱怨一会儿,回头还是会打电话给塔莉。
二人的成长都有些极端。
凯蒂的青春期与萝丝一样叛逆,在这个阶段,女儿们总是不遗余力地伤害母亲的心,但是作为成熟的母亲,一般都能理解女儿在这个阶段的烦恼与不安,所以她们克制自己的脾气尽量包容孩子。
凯蒂家属于正常的家庭教育,塔莉家则是畸形的教育案例。
塔莉的母亲对孩子毫不负责,白云这个人物的矛盾性在于她残存的母性抗争不过自由的意志。保留塔莉的项链可能是为了在自己为数不多清醒的时刻,给自己一个留念罢了。
《萤火虫小巷》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
正如麦家所说:友情是人间珍品,像萤火虫的微光,却足够温暖彼此的一生。
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呢?
你会不会渴望拥有这样不离不弃的友情呢?
5、《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一本现象级畅销书,感动全球两千万读者的文学经典。
这也是卡勒德·胡塞尼的代表作。
小说的背景,人物,情节均紧密围绕着阿富汗这个国度展开。
胡塞尼个人经历和小说里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有些相似。
出生和成长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十五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
移民前,他父亲是一名外交官,母亲则是一所学校的副校长,都是属于有社会地位的阶层。但移居美国后,父亲却成了一名保安,母亲是餐厅里的服务员,经济状况很差,甚至需要依靠社会福利来维持日常生活。
巨大的转变和落差,是当时的移民必须面对的。不管是生活,还是自我、自尊,都需要重塑。
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胡塞尼决定学医,以后好挣钱养家。他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系,后来如愿成为一名医生。他很喜欢医生这份工作。直到三十七岁,才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
小说中的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些悲惨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故乡,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拯救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侄儿,从此阿米尔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中。
正如书中所说,每一个人的成长,可以缓慢,可以推迟,但却不会缺席。
书中围绕着阿米尔和哈桑两个角色的成长历程,探寻了一个人要怎样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仅仅是知道自己的喜好,更是去发现和接受真实的自己,探究自我形成的原因。
一个人想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自己,首先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对自己足够诚实。再多的缺点,再怎么不完美,也要首先承认和接纳自己。
阿米尔是一个家境优渥的少爷,颇有创作天赋,他在面对所犯的过错时选择了逃避。但是背负秘密的几十年间,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来自心灵的拷问让他无法真正放松下来。从他踏上救赎之路的那一刻开始,他开始接纳自己的善和恶,开始用行动来弥补几十年来的逃避。
认识自己,更需要去了解和探究自我形成的原因。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耳濡目染的影响。
故事里,阿米尔性格的懦弱和他的原生家庭逃脱不了关系。
和同样缺乏线爱的哈桑相比,他们的性格 表现相差很大。
最主要的是因为两人各自的父亲。
阿桑的父亲,是阿米尔父亲的仆人,他性格温和,即使被嘲笑,也从未发过火,对哈桑总是很有原则 。缺失的母爱在阿里那儿是到了补偿。
而阿米尔的父亲,对于阿米尔来说,缺乏陪伴不说,对他还非常的冷漠。阿米尔总是会担心自己说错话,惹父亲不开心,战战兢兢,没有丝毫安全感。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有很深的影响。
这也是做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好好的深思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