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的演出,重点在于环境设计立足于高音质,虽不像演唱会那般热闹绚丽,但却可以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听着音乐慢慢流淌出来。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简简单单,2男1女的组合,演奏出别样的合奏。
昨天晚上,去听了“阿卡多弦乐三重奏”,包括意大利小提琴大师阿卡多、小提琴家劳拉.高尔娜、中提琴演奏家弗朗切斯科.菲奥雷。四首曲目,德沃夏克的"双小提琴与中提琴小曲"、莫扎特的"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普罗克耶夫的"双小提琴C大调奏鸣曲"、德沃夏克的"双小提琴与中提琴三重奏"。外加两首返场演奏。
以我有限的欣赏水平,觉得二重奏好似有点单调,还是三重奏的乐曲更有层次感。特别是第四首曲目时,中间有一段可以清晰滴听到,阿卡多的小提琴为主旋律,悠扬如泣般滴诉说着什么...。同样的拨弦,阿卡多的,比起高尔娜,就要细腻好多。返场的两首三重奏,亦是格外的动听,有感染力。或许是演奏者们更为同频共振,或许是我的心渐渐安住当下,也未可知。
朋友说,听音乐与心境相关。最近经历大事儿的她,在同样的四首曲目,听出了更多的忧伤。这大抵是,她诸多人生感悟,在音乐中的折射,是小时候练习过小提琴的她,与提琴、旋律的"对话"。我们都感叹,音乐是生活的"小确幸",是人生最不离不弃的"伴侣",是孤单/独时的最佳"陪伴"。
由此,联想到雅荣.兹伯曼导演的电影"浓情四重奏" A late quartet,"迟到"的四重奏,其实永远不曾"太晚"。
电影里面的小提琴四重奏,更美;特别打动人的是,其间穿插4位主人公(3男1女)的人生故事;提琴间奏与人生片断,相互交融。
无论人生哪个关键时段,做出过何种决定,在晚年的时候,我们或许会问自己"what if"。然而,若时光重回那个当下,我们知道,我们或许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C'est la vie,而,这就是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跌倒,在生活中站起,在跌倒与站起间学习,慢慢知道有些跌倒并非跌倒,有些站起并非站起。渐渐地,我们找到自己愿意秉承的东西,然后继续跌倒站起,却不断前行。
愿我们,在日常的忙碌琐碎中,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关键节点,能把握住自己的节奏,演绎出自己想演绎的乐章。
p.s. 有兴趣的,可以打开这个链接,看看影片A late quartet的剪辑,希望你也喜欢。
https://movie.douban.com/trailer/131846/#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