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怪现象,越来越多的孩子宁可上课睡觉也不愿意听讲,至于作业的完成那就更不必说。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和一些学生聊天,“等你们做家长了,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到学校睡觉,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学吗?”答案是预料之中的否定。
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每个家长,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家长是否知道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否真正发自内心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未来做谋划,做打算,做出人生初期阶段的规划?家长是否懂得如何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愿意打开心灵把心里话说出来?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不学习的状态是什么态度?
管不了别人,但是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做。
把任务分解化,对不同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不同的要求。只是尝试,毕竟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七八年级到毕业班,很多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兴趣和信心去改变自己,不知道它们能够坚持多久。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本分,既然想到,注意到了,有想法就去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响应,每个人愿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承诺完成属于自己专属的作业任务,愿意每天坚持。有学生提出,希望老师可以进行监督和提醒,避免因惰性使然而放弃。学生愿意成长,老师愿意成就。
从此,办公室多了一群睡神开始学习,课上默写多了更多人愿意展示自己的测试结果,课上回答问题更多人主动站起来回答,表述观点,愿意交流。
回想最初,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对我的行为很是不理解,认为是做无用功,可是,教师的责任使然,做人的本分使然,心中有些念头放不下,就拿起,去做就行了。发自内心的去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他们接受与否是他们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看到学生们经过努力的到肯定后发自内心的笑,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成长,这样的成功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如果可以持续下去,一段时光终将成为他们回忆里的一束光,不能照耀整个世界,但是一定会照亮半亩方塘,开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花海。
课上分析问题时顺口举例,“我是一名老师,我很漂亮。这两句话哪个是观点,哪个是史实?”没想到班上最让老师们头疼的捣蛋鬼居然说两句话都是史实。老师纠正答案,学生们愿意执意坚持,说他们理解老师的讲解,可是愿意认可这两句话都是史实。听到答案的那一刻,脸上有笑容,心中有泪水。那是欣慰的笑,那是激动的泪水,身为教师能够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是莫大的荣幸。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作为教师值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很多,得到爱,得到关心,得到赏识,得到肯定,得到幸福,得到.....在想要得到的旅途中,付出过多少?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人生的遗憾太多,我们要带着爱去一点点弥补,一点点缝合。孩子们还在成长的阶段,他们有权利得到爱,感受并学习到爱的方式,接受爱的力量,学会爱的行动,传播爱的磁场,活出充满爱的样子。
生活原本简简单单,为了达到目的,为了拿到某个结果,在能力不足时,在强行被要求时,在一遍遍品尝失败的苦果后,选择放弃,选择放手,选择躺平,选择无所谓。是欲望裹挟下让能力无能为力,是人心把希望一次次扼杀,是所谓的爱把孩子们的兴趣淹没在 摇篮里......
想起一个故事,行走在海边的成年人看见有个孩子一下下扬起手臂用放下,开始以为是捡拾贝壳,走近发现孩子在把退潮后遗留在海滩上的小鱼扔回大海。成年人告诉孩子,“你不可能捡完海滩上的鱼。”孩子的回答让成年人无语,“是的,但是,总会有一些小鱼可以回到大海,回到它的家。”
作为教师,未来的路还很长,任务还有很多,我愿意做捡起海边失小鱼的孩子,能救一个是一个,孩子们配拥有受教育的权利,配得到爱的权利。
文章写到一半的时候,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学校看老师,听他们讲述新学校的老师,对初中生活满是怀念,愿他们能够早早明白人生只有一次,只要开始都是一次重新出发,请不要停下来,抓住机会远离无知和束缚,去学习,去进步,去成长,去爱,去寻找,去活出一个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