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地读完了《批判性思考指南》,能够有所收获是很愉悦的,在改善思维的路上自己又进步了。
关于“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之前自己也思考过,至今在内心一直都有一个佛性的答案——我是超越身体与思想的存在。其实自己都没有去认证过这个答案,只是引用书上的说法而已。我之所以是现如今的我,是受到时空、家庭教育、心理学、社会等方面影响的结果,我的三观是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立的。在之后的人生里,影响将仍然继续,不过我应该向更理性的方向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底层逻辑,思考得更加全面。
既然思考应更加全面,那在面对问题形成应对策略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这个策略是不是最好或者唯一的?是否还有其它更好的策略?在经过思考之后,挑选出最好的,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知道,在面对问题时,我们的大脑会经过直觉直接反应出方法,有时候直接是很准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最好进行批判性思考,即使在经过思考后没有找到最优解,依然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即训练大脑,经过反复的练习,我认为是可以进步的。
我们的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在日常生活中,正如书中所说,“我的更好”这种思维是很普遍的。毕竟,我们与自己的思维共存了那么多年,早就形成了一种直觉。如果我们尝试着摆脱这种思维模式,向更广的方向思考,在博采众长之后,思维将更加开阔。拥有“我的更好”思维模式的人可以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细想一下,其实这也是大脑懒惰的提现,毕竟逼着自己去思考是一件难受的事情。哦,对了,在观察以后,我们还应该反思自己的观察。当然,我在写这些的时候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现如今的我还做不到。
思考永远是自己的事,有些时候,对于弄不懂的问题,我们倾向于找更专业人士,不过也应该意识到有时候专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在蚂蚁私塾里学过,大意是这样:世上只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被证明为错误的观点,另一种是尚未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不过由于自我的局限性,我们存在着时间匮乏,在专业问题上找专业人士还是靠谱的。至于视角匮乏的问题,或许是由于自我的生活经验缺乏造成的。
经过思考后的形成的判断亦应是深思熟虑的,再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虽然行动不见得是最好的,但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做好也很不错了。思考是为了用于生活,至于说服他人,我认为这是在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之后再去考虑的事情。
关于真理,我没有认真思考过,我只是有“我的真理”,你是否也认为你有自己的真理?“我的真理”仅仅是一个观点,真正的真理是已经在那里的,并非创造的,我们目标应该是让自己的“真理”更加接近真理。
总的来说,在思考的时候更全面一点是必需的,应该衡量各个观点后选择最恰当的观点。甚至在思考后还应该反过来观察思考,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