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OS 微信客户端从 6.5.7 版本更新至 6.5.8 版本,虽然看似小版本更新,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一窥微信在瓶颈期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微信作为全球最大、人气最高的移动 IM 应用,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许还有人不知道支付宝,但肯定没有人不知道微信,用户渗透率非常之高。从「2016 年微信数据报告」中,我们了解到:
截止到 2016 年 9 月,微信平均日登陆用户达到 7.68 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每日登录的用户中,超过一半的用户使用超过 90 分钟的时间,什么概念呢?以一天 24 小时的时间计算,除去 8 小时工作、8 小时睡眠,也就剩下 8 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而这当中用户就花掉了将近 20% 的时间用来玩微信。
但是在今年腾讯 Q1 财报上显示,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23%,达到了 9.38 亿,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 39%。对于本月初市值刚刚突破 3000 亿美元大关的腾讯来说,微信作为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根基,出现了增长放缓无疑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在用户逐渐饱和和世界第一大体量的微妙处境下,微信有必要再次讲出新的故事了。
实验室功能,搜一搜,看一看
新增的实验室功能正是新故事的开始,不过功能默认关闭,由用户自己选择是否开启。
实验室目前仅有的两项功能:「搜一搜」、「看一看」,其本质无非就是搜索和推荐。但是熟悉微信的朋友们很快可以发现这两项功能其实只是原有功能「搜索框」的延伸,并不算新。换句话讲,微信将一个旧功能设计成了两个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的入口。那这样设计好吗?答案是当然好。
搜一搜
这是迄今为止微信最大的一步棋。搜索以内容为根基,必须要有充分的内容展现给用户。纵观微信发展史,我们可以明白朋友圈、公众号甚至是小程序都是为了内容而做的铺垫,尤其是公众号,它已经成为了微信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
微信体系内的超过 1200 万个公号所生产的内容都是按照微信自身严格的规则后才能呈现在用户浏览的界面上,内容质量相比百度搜索的结果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而且微信搜索的内容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场景需求;此外「搜一搜」还支持微信外的互联网信息,合作的对象不仅有自家的腾讯新闻,还有知乎、搜狗以及网易等等,规模如此之巨大,几乎有了和百度在搜索领域正面开战的实力。
看一看
它可以让用户了解热点资讯和感兴趣的内容。「今日头条」的成功证明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推荐算法对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性,而「看一看」就是微信对推荐算法的一种尝试。相比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微信有着最大的优势:社交网络。即基于社交好友关系的阅读习惯推荐,这是今日头条想做却做不好的痛;微信 9.38 亿的月活跃账户,在覆盖人群的广度和深度上市场上没有任何对手。
此外,「看一看」的内容主要构成是微信公众号,相比头条号来说,内容质量上更有优势。因为微信作为一个封闭的生态圈,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基本是靠粉丝分享和传播,微信官方并不会主动推荐,这就减少了头条号上为了达到更高推荐量去蹭热点和制作虚假、夸张标题的陋习出现,让作者更能将重心放在内容上。
近日,苹果将微信原创的打赏功能封锁,让很多原创内容的作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现在,微信通过「看一看」这一举措似乎为原创作者扳回了一局,通过它让内容获得更多的曝光,一个全新的内容展示平台已初见端倪,也让更多的原创作者更愿意留在微信平台创造内容。
意料之外的用户体验提升
本次更新还优化两处用户体验,解决了不少用户的两个痛点:
图片选择更加方便
使用微信的朋友常常会遇到需要多张图片发送的使用场景。在过去,选择多张图片后,我们需要通过左右滑动的操作来预览选择的照片,若是要讲究图片发送的顺序时,还要返回到选择图片的界面为图片选择顺序,繁琐的操作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而此次的更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新版本中,选择图片后预览,可以明显发现界面多了一个便捷的预览窗口。现在,我们只需在此窗口上便可以预览选择的图片,甚至还可以通过长按拖拽的方式调整图片排序。
值得一提的是,新功能也适用于朋友圈发表图片的场景,甚至在预发表界面可以拖拽图片到下方即可删除。
群聊终于有了家
曾经,因为微信使用人数多,联系方便,有一段时间成为了我的主要通讯软件。朋友聚会、小组作业、甚至包括工作讨论都在微信中建立群聊解决,过程很愉快,但结果太坏。
每次群聊隔一段时间后,我会因为需要想再次进去之前的群聊中找一些内容,但若是此前没有将群聊保存到通讯录,很有可能你就真的找不到了。最终,不知所措的我单独向群聊成员发出这样的一句话:
如果对方也找不到了,那就真的没戏了。此次更新,微信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好友的详细资料界面,点击「更多」便可以发现共同的群聊。
我眼中的微信
此次版本更新后,很多人抱怨道微信越来越臃肿,其实,在我看来微信的发展越趋向于它的终极目标。微信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成为一款出色的移动 IM 应用,他的真正目标正如官网的 Slogan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样,它想成为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以社交属性展开的生态,从一开始就将用户连接在一起,随着生活场景的挖掘和商业发展的接入逐渐构筑了如今扎根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庞大商业帝国。未来,必定是行业中的霸主。
还有很多人提到微信的臃肿违背了张小龙「好产品是让用户用完即走」的产品观。其实我认为这一句话是被很多媒体刻意放大了,很容易造成误解。履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都懂得结论文由结论和论据两部分组成,论据是因,结论是果。曾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因果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栋建筑,其外观和使用功能是「果」,而其地下地上结构及各功能支持系统是「因」, 「因」若不存或垮塌,「果」自然不成立或垮塌。
所以,我们在看任何结论的时候,都应该要知道论据比结论更为重要。张小龙的这一结论是来自于《2016 微信公开课》:
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一个好的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大家同意吗?说同意的都是没有认真思考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是围绕一点,怎么样黏住用户,怎么样让用户尽可能待在我的产品里头,不要离开产品。
我们认为任何产品都只是一个工具,对工具来说,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的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的离开。
审视完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结论的论据来源于微信团队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整个行业趋势的判断。至此,我们便可以明白「好产品是让用户用完即走」真正的含义,张小龙并不是想表达用户用完即走,而是想表达在增强用户黏性的目的中,通过自己团队节制的功能设计和引导,减少了用户单次使用的时长,让用户尽快的达成目的后离开,即提高相对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访问频次,即提高了黏性,让产品的价值更高。
这一次,微信实验室的看一看和搜一搜,正是微信在月活跃账户数 9.38 亿的大体量下,对未来提高相对效率的一次尝试,通过提升信息的获取效率,从而达到用户即走的效果。微信的种子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开了花,结了果,已经成为了很多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而且微信还在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目标而不断前进着。
不过今年用户增长速度的放缓,正逢微信帝国的城堡建成,未来每一步前进的意义愈发有趣,精彩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