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李娟的文字天真质朴,如同从大地上哼唱出的歌谣,干净清冽,不掺一点杂质。那急促而天真、灵气四溅的文字,自然纯美只可有《诗经》差可比拟。这是我接触到李娟的第一本书。她的这本散文集当中,很多散文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也没有什么逻辑,只是一时一事的随性抒情,却令人感到勃勃生机和不灭希望——走夜路的人,请你大声唱歌吧。当你在群山间,忽然唱出第一声的时候,仿佛在黑夜里擦亮了第一根火柴。请大声歌唱吧。如果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的话,就再也走不出这茫茫的呼蓝别斯了。
【书摘】
绿在最最近处的地方呈现透明的质地。河狸浮在哗啦啦的河水里,一下接一下地啃咬着树木。真安静。树木倒下的时候,那滴水珠终于也落了下来。在最近的地方,那滴水珠落地的声音,比大树倒地的声音还要响亮些——我说的是白天。窗外夜的黑听到了,便更逼近了房屋一些。我说完接着睡去,但是一直没有人关灯。
在更远更远的地方,河流进湖泊,瞬间宁静。芦苇荡漾,一枚小小的鸟蛋温和地深藏在我们永远找不到的一蓬草丛中。
春宴
三年之后,再重看《春宴》,惊喜发现一些以前并未发现的东西。安妮宝贝(庆山)对情感、对人和人之间关系、对两性关系的反思,比以前更为深刻透彻,文字依然清冷自省,才情不减。这本书里,主人公依旧是超越世俗的存在。他们疏离于人群,却彼此相爱,纠缠不清,无法割舍,亦无法相守。他们被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深而粗壮的藤蔓缠绕紧密,几乎窒息。然而,在纠缠痛苦之中,却令人明白爱之真谛。
读她的文字,只觉得沉静如同一眼古井,上空是开花的槐树。风吹过来时,花瓣簌簌而落,四围喧嚣全部归于寂静。在一片寂静中,听到她纤细而坚定的声音不断说:不要妥协,不要妥协。
【书摘】
庆长说,我的记忆里存有这样一次春日旅行,好像刚下过一场暴雨。沿着台阶往上走,边上流水潺潺。海棠花在山谷里开成一片白色云海,落下的花瓣很多,在风中不断扑洒过来。我走一走,抖一抖裙子,看花瓣重新坠入谷底树丛之中。她说,这张照片,代表了我的童年,以及之后的少年或者现在的人生,都在按照一种既定的轨迹发展。在照片里,我看到命运的手印,重重打在我的脸上,打在这照片里每一个人的脸上。根本无法回避。默默忍受被重掴的痛楚。
追风筝的人
不论是《追风筝的人》还是《灿烂千阳》,除了故事好看,情节曲折,含义深刻之外,最让人震撼的,始终是阿富汗人的生存处境。那些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那些战争中艰难的生存,那些被凌辱的尊严,那些深刻而令人绝望的歧视。然而,始终不变的是人性——它坏到多么令人绝望,就会好到多么令人动容。当我们对世界感到绝望的时候,它偏偏就会展露出温情脉脉的一面。无论在纷飞的战火中,还是在深刻的仇恨中,人性始终未曾丧失,希望亦始终不灭。在令人绝望的生活和命运面前,我们诅咒它,痛恨它,然而只要有一点点爱和希望,人性就会复苏,并给我们希望,让我们有继续下去的勇气。
【书摘】
戴墨镜的高个子塔利班走过几堆石头,那是他们适才从第三辆车上卸载的。他举起一块石头,给人群看。喧闹声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嗡嗡声,在体育馆起伏。我看看身边的人,大家都啧啧有声。那个塔利班,很荒唐的,看上去像个站在球板上的棒球投手,把石头扔向洞里那个蒙着眼的男子,击中了那人的头部,那个妇女又尖叫起来。人群发出一声“啊!”的怵叫。我闭上眼,用手掩着脸。每块投出的石头都伴随着人群的惊呼,持续了好一会,我问法里德是不是结束了,法里德说还没。我猜想人们叫累了。我不知道自己掩着脸做了多久,我只知道,当我听到身边人们问“死了吗?死了吗?”,这才重新睁开眼睛。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
丹佛·摩尔是一个黑人,一个流浪汉。他贫穷,对世界充满了怨恨,也是城市中的危险人物。而朗·霍尔是一个百万富翁,他从卖罐头起家,最终成为了在好莱坞有大庄园、画廊及欧式古堡的大富豪。两个人本来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百万富翁的妻子而相遇。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互相扶持,走出了人生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本书促使我们思索爱、友谊与生命的真正意义。如同书中所说:“无论我们是富是穷,或是介于中间,这个世界都不是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
【书摘】
我还是个游民的时候,也学到一件事;当你走到绝路,再也没办法做什么,这时候上帝就接手。“人们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其实才没有。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该过去的也一定会过去。”
但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不同,跟我一样的不同。我们大家都只是普通人,走在上帝为我们铺好的路上。事实是,无论我们是富是穷,或是介于中间,这个世界都不是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
月亮和六便士
通常意义上,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他的财富,他的地位,他的家庭。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小说中的主人公,可能得到了现实中人们期望的一切,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然而他的精神却从未得到满足。某一天,他突然听到了命运神秘的召唤,于是不顾一切朝着那个命运指示的神秘之地发足狂奔。他毫无顾忌地舍弃,离开家庭,离开社会,忍受孤独、贫穷、丧子之痛和失明的命运,只为了追求伟大的艺术。最后,他终于创作出一幅伟大的画作,却在临终之前让他的土著妻子将之付之一炬。他如此背离世俗,最后贫病交加,但只令人感到震撼,并无遗憾和怜悯。
这部小说是以画家高更为原型。高更在35岁的时候,舍弃了收入丰厚的工作,去巴黎学画画,最后出于对欧洲文明和传统艺术的怀疑,索性离开欧洲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和土著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在他死后,人们意识到了他作品当中的巨大价值,并将之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当然,小说中对高更的形象有所歪曲,是作者理想化、艺术化的结果。抛开背景不谈,毛姆是讲故事的高手。
实际上,无论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不过是个人的一种选择罢了。我并不觉得热衷于追求精神的人比热衷于追求物质的人更加值得敬佩,或者更加可怜。对于别人选择的命运,我们大可不必瞠目结舌,无需评判,怜悯更是一种玷污。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上,他不过是抬头看到了月亮而已。
【书摘】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象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象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生命的重建
这是一本颠覆三观的心理学书籍。它认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折磨自己。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怨恨、批评、内疚、恐惧,而这些负面情绪,造成了我们身体上和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解决的方式就是——爱自己。毫无保留地爱自己。当你完全肯定和赞美了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起来了。
【书摘】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变得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别忽略我们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那些我们所思所想,所说所做的,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习惯。这四种坏习惯造成了我们身体上和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当人们带着问题来找我的时候,我并不关心问题是什么——病弱的身体、拮据的经济状况、糟糕的人际关系,或消失殆尽的创造力——我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即是否爱自己。
岛上书店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故事很简单,甚至算是情节老套。一个住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的书店老板,因为妻子去世而几乎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一个被抛弃的女婴被留在了书店。经常来往书店的女销售代表是32岁的大龄未婚女青年,正在为一段段无爱的恋情而感到发愁。命运将几个人联系到了一起,并从此交叉相连,紧密相依,生命之河从此愈加汹涌。
在一片赞誉声之下,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被高估了。这的确是一本读起来有趣,不做作,不说教,令人感动的书。它不文艺腔,不刻意煽情,语言分寸拿捏恰到好处,故事徐徐展开,字里行间满含温暖,令人感受到爱与被爱的伟大力量。然而,也仅限于此,更深刻的意义没有也不必挖掘——在世界上,除了爱与被爱,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吗?就如同插页中引用的鲁米的诗:来吧,亲爱的/且让我们来相爱/趁你我/尚在人世。
一本温暖的,可以久读的书。
【书摘】
“是给你的,”A.J说,“是……”他单膝跪下,两只手攥着她的手,想避免感觉假惺惺的,不要像一出戏里的演员。“我们结婚吧。”他说,带着几乎是痛苦的表情,“我知道我被困在这个岛上,我穷,是个单身父亲,做生意的收入越来越少。我知道你妈妈讨厌我,在主持作家活动这方面显然我表现糟糕。”
“这样求婚挺怪的,”她说,“先说你的强项嘛,A.J.。”
“我只能说……我只能说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的,我发誓。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想让你也同时读。我想知道阿米莉娅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我想让你成为我的。我可以向你保证有书、有交流,还有我的全心全意,艾米。”
……
她皱起眉头,A.J.以为她要拒绝。“好人难寻。”她终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