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小长假马上就要结束了,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新年,你过得开心吗?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考试招”、“工作招”、“催婚招”…可都好用?不管怎么样,目前最难过的是又要整装上路,猴哥师徒组团喊你起床去取经了。说到取经,不禁让我想到一个春节特别项目——“相亲”。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早在年前的两个月,就有大量的来访者来咨询关于家里催婚引发出各种各样的烦恼。80尾和90头的年轻人是被催婚的集中对象,未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人是想结婚了,但苦于没遇到心上人,不想将就;有些人因为一心扑在事业上,暂不想谈婚姻;有些人喜欢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爱情和婚姻暂时对他们来说还不痛不痒,还有些人没什么想法,总是一脸迷茫。而不管自己与父母的意见是相向还是相背,似乎都不可避免要遇上“相亲”这档事。
在古代,婚姻一般都是媒妁之言,父母相亲满意就好。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崇尚自由恋爱,自由恋爱失败了才考虑相亲。不过在中国,不管在哪个时代,富贵阶层的家庭多数还是秉承“门当户对”的原则,一般是两个家庭的相亲。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人在奔小康的路上,精神所向未满,物欲还在躁动,谁也不想再被拖累去过贫穷的日子,平民百姓在婚姻上也越发注重门当户对,相亲也变成了现代化社会中的一个热门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相亲”,可以窥见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带有目的性地与陌生人接触的一种心理反应模式。
因为好奇,我在朋友圈里问了一下大家对相亲的看法和态度,做了个小样本调查,有效回复32个人。其中有15人持相对肯定态度,表示相亲是一种相识的方式、一个机会,对的人可以以任何方式出现在你的视野。而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谈恋爱,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相处再决定是否在一起;有些甚至认为相亲比其他方式或许更靠谱,针对结婚搭伙过日子,相亲是最高效的办法,目的明确,方法有效,成果明显,见效快,不反复,是走向婚姻的最快捷的通道。有10人持一般的态度,觉得相亲就像高峰吃饭选择吃麦当劳一样,是没的选择的选择,虽然说是机会,但是有时候不喜欢这种刻意的相遇。年龄大了,相亲固然是一种选择,但也是一种赌注。有7个人持相对否定的态度,多数是因为有相亲的经历,有过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觉得相亲是最高境界的自我侮辱,绝不和不喜欢的人热情相亲。
我个人持相对肯定的态度,认为相亲是人际交往方式中的一种,当目的公开化,也就变的心安理得,至于能不能走到一起,还是看是否投缘。不过也有可能是职业的缘故,与陌生人接触变得自然,无形中会把对象都当成是来访者。同事说:“有一种防御机制叫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可能是最难进入相亲状态的一个群体了,聊着聊着就做咨询去了,而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往往因过多关注对方,容易把自我的部分隔离开,从而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
人们对事件本身的看法和态度往往会影响在相亲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同样的,不愉快的体验也会影响人们对相亲的看法,这样的情况在真实情境中会无意识地表现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