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回家,姐姐说,她不要去幼儿园了。
想了想,没有问她为什么。
反而先发现她拿回了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声称和强调是她自己的。
想起麦子老师说的游戏化和角色扮演,灵机一动,问姐姐:你来当老师,好不好?
姐姐满口答应:好,我是老师,你是姐姐。
“妈咪,哦,不是,小朋友,举起你的左手”学老师摇铃引起注意的姿势,我配合。
“再举起你的右手”。
“我们现在铺床哈,准备睡觉了。哦,枕头没放好。啊,这是你的被子”。
“妈咪,你有点想奶奶吗?”我应“有点,还有点想哭”
“哦,不怕,不怕,不怕的。你先睡觉吧,等下我打个电话给奶奶哈。不怕,不怕的”想起老师中午说她午睡前哭了一下下,想必是模仿老师说的话了。
我也故意模仿她的口气哭腔说:不,我不要,我要回家。
“不怕,不怕的。还不能回家,奶奶(放学)会来接你的”。显然,老师安慰她的话全部都听进去了,就是不愿意接受被送去幼儿园、暂时不能回家、暂时见不到家人的现实。
接着“小朋友起床啦,要把床收好了啊”然后把所有枕头叠高,像幼儿园小床那样摆放。
引她回到玩具,“老师,我要把meixin的玩具带回家。”
“哦~这不是你的玩具,没有经过允许,不可以带回家”(喏,显然也是知道,必须征得同意才能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不,是我的,我要带回家”把她刚说的话重复模仿一遍
“说了不是你的。你不听话,我打你哟”说罢,就扬起手。这,是学家里人的了,达不到要求或者气急败坏的时候就想用“打”来解决问题,抑或是这个阶段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杀手锏?反倒我觉得学得相当标准。
“可是,老师,我好喜欢meixin的玩具。不过,这个娃娃是meixin的宝贝,它不在,meixin会想它、会难过的。我们去幼儿园的时候还给她好不好?”
“不,它是我的宝贝。不能还给她。”还是坚持这是她的玩具。其实,心里明明知道,确实不是她的,多忧桑啊。
“老师,那这样:我们先发信息告诉(幼儿园)老师,meixin的玩具在你这,给你玩两天,后天去幼儿园的时候再还给她,好不好?”
“嗯,可以”趁机让她放回书包,被拒绝。
玩具问题暂告一段落,回到去不去幼儿园。
“老师,我想去幼儿园”
“你不可以去,你是大人。大人不可以去的。”哦,她继续扮演老师,我却变回了大人。
没关系,继续“演”。“老师,幼儿园好好玩,我也想去。像小猪佩奇带弟弟一起去幼儿园一样,你也带我去吧?你帮忙像老师申请一下好吗?”
“好了,现在我是姐姐,你是老师了”。我汗,直接不跟我玩了。
看她想怎么当回姐姐。还没开口,姐姐先要求“老师,你问我是不是想奶奶了吧”
按她的要求问她,结果当晚一直到睡觉前都是玩着“老师和姐姐”互换身份的游戏。
各种叨叨:
“哦,老师很辛苦的。要喂小朋友吃饭、要拖地,要搬床”
“我不用老师喂啊,liuziqiao就要老师喂”
“老师奖励我真棒(的贴纸)了呢”
抱着玩偶安慰“哦哦,宝贝,别哭,别哭,不怕,不怕,这里不是幼儿园,这里是妈咪的房间了”
“幼儿园很好玩的,不去幼儿园,就没有很多好朋友啊”
......
“妈咪,我们不要说话啦,我们睡觉吧”
趁机问她:明天还要不要去幼儿园啊?
爽朗地回答:要
再安然睡着。
可惜第二天幼儿园停电、放假,隔一天再去的时候,仍是哭闹着不肯去、不肯留下。
游戏继续了几天了。有时候是跟玩偶换着角色对话、有时候是爷爷奶奶扮演、有时候轮到弟弟。
姐姐也在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今早再去的时候,不再哭闹、平静地答应:只去幼儿园玩滑梯、不去教室,奶奶和妈妈也不能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