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写作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思想、不断形成新观念、不断习得新经验的开放过程。我们应该在对时事的观察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积累新的知识,而不是在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中透支自己的所学所积累,把自己写空。 (曹林)
时评是一种实用文体,它是一种实践性、经验性知识,想要写好时评,对知识的储备要求极高。以下是新时评领军人物曹林对时评创作知识储备的建议。
一要多读书
通过读书得来的知识积累能够使我们带着问题意识去看时事热点,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形成对基本社会问题的基本看法,也就是说脑子里有货了。
好的评论都是厚积薄发的产物,我们的认识水平取决于我们知识的积累。
二要多写作
一种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是:心中对一个事情有想法的时候,就把它写出来,看到一条新闻有表达冲动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表达思路整理出来,偷懒只会让想法稍纵即逝,当我们养成了表达的习惯,掌握了写作技巧,文章就会越写越顺,越写越好。
时事评论是一种对“分寸感”要求很高的文体。优秀的时评是这样的:公允不中庸,执著不自负,包容不原则,成熟不圆滑,符合常理不流于浅薄,智慧却不耍小聪明,幽默不滑稽,深刻不苛刻,感性不情绪化,激情而非滥情,谨慎而不保守,冷静而不冷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总之,情理、法理、逻辑都恰到好处的调和,就是评论的分寸。
三要多看新闻
方法论:对时事新闻保持着关注的习惯,不仅仅是一般读者对新闻那样的关注,更要以一个从业者和专业者的角度去关注新闻,关注每天的国内大事和国际时事,不仅看报纸和网络,还要上网络论坛,在论坛上看报纸上看不到的内幕和行家分析。对时事热点要如数家珍,外行人谈起的某个热点,你起码要比别人了解的更多。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是培养时代感。我们在写时评时的选题、语言、观点,还有立场和判断,都会贴着这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味道和温度,而不会脱离这个时代。
二是训练评论思维。方法论:看新闻,不仅是看新闻,还要在关注新闻的时候形成自己对新闻的看法,要在看新闻时自然的有这样的意识:如果让我去评论这件事,我会怎么去评?当我们看到了,有了表达的冲动,写出来,那么就入门了。
三是培养时事联系感。写时事评论,很多时候不是仅就一条新闻说事,而是考验一个人将不同新闻联系起来的能力,从看起来没有关系的新闻中寻找联系,从今天的这条新闻想起一个月前的另一条新闻,在比较中凸显一种观点。由此及彼,正说反说,旁征博引,将近来一系列类似的新闻结合起来评论,能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
四要将理论应用到评论中
要学会用自己的理解、用大众看得懂的语言去表述。当理论是理论,时事是时事,不是用理论分析时事,而仅仅是简单的引用和生硬的嫁接,生搬硬套的结果就是,两张皮。方法论:其一,最好不要照搬概念,而要在理解和掌握后用自己的语言将理论表达出来,明白易懂,没有术语,也没有复杂的长句和从句之类;其二,要使用理论工具去分析,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和“炫耀”,不少新学者在文章中使用理论,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卖弄,卖弄的结果,只是生搬硬套的罗列。理论运用的评论中,一要贴切,二要有鞭辟入里的分析。
五要培养积累资料的习惯
评论,知识之外,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掌握信息多寡和权威程度,建立资料库,可以积累自身在相关话题上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的评论更有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