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先生说“如果给自己一个窗口,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与退去,你会感觉到生命与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对话”,毕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如果我们给自己一些停留,那便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状态,有一段时光可以约上自己喜欢的人去做钟爱的事,那是生活之大美而无声。
01 以尊重之心发现美是悠闲之态度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我们对美的接纳和尊重之心。书中说我们要尊重古建文物,我们要尊重旧有秩序,我们要尊重文化习俗,我们要尊重个人好恶,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品尝生活百味,留下美好记忆。然而,“这是什么珍藏,不就是个破玩意嘛”、“这是什么艺术馆,就是一个奇形怪状的建筑”,甚至还有“什么文明城市,就是做些表面工夫”…身边总有这么些人看到了“不美”发出如此不美的声音,事实上,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声音,“真是个好古董”、“真是个了不起的艺术设计”、“真是个不错的城市”…同样的客观我们却能听到截然不同的声音,我想造成如此之差异除了欣赏的眼光就是尊重之心了。其实对美的尊重不仅是对如此“大事物”的接纳,更是对生活日常之美的欣赏。气候变暖即算是寒冷的冬天要在南方看到雪也很难了,但北方很常见。每逢冬天过年回老家,我都是跟老公说你们北方太冷了然后就是宅房间不出门。有天早上醒来,窗外白茫茫一片,翻身一摸,老公和崽崽都不在,爬起来拉开窗帘,远远地看到老公、崽崽他们在雪地里扔雪球、堆雪人,出于围观,我也来到了雪地里,可能被他们的欢声笑语触动了,也可能被这一片皑皑白雪征服了,那是我在南方见不到的雪,一片没有边际的大平原上的雪。我喜欢上了这片雪白的大地,不再觉得是给我带来的寒冷的“万恶之源”,或许正因为它的这份冷才有“瑞雪兆丰年”呀。不以个人主观感受去评定自然中常见的现象,才是我们对自然之美最基本的尊重,没有这种态度,想来也不可能有我如今爱雪的悠闲之心。
02 以自由之心体验美是悠闲之心情
公园和古代的园林里,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因为它告诉你说,你到了这个空间不要匆忙,让自己的步调放慢下来,可以绕走更大的圈子。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生命。你越慢,得到的越多。这里的“慢”我更多地理解为“随心”、“随意”或“自由”。不为目标而放弃过程,不为山顶而放弃沿途,累了停下来歇歇,每一站都有风景。
“房奴”、“车奴”乃现今社会大部分年轻人的代名词,不论何种原因他们戴上了这顶头冠因此也失去了很多自由,他们不敢冒然地辞职,他们不敢大胆地消费,他们甚至还得以牺牲该有的生活质量为代价…有必要吗?看《梦里花落知多少》时有一个场景我特别触动,就是在三毛和荷西刚到撒哈拉时,茫茫沙漠连个像房子的坚硬建筑都没有更别说什么豪宅寓所,也没有什么奢华装饰品,三毛去废弃场找木板,去市场上买材料,去很远的地方拾宝,不多时,她与荷西的家就这样被她亲手搭建和装饰好了,旁边的杂货店老板说,这是我在沙漠里见过的最有品味的家。很喜欢三毛,不仅因为她的才华,更因她那颗自由洒脱的心和任何时候把日子过成诗的情怀。心是自由的,哪都是美景;若心为形役,何来悠闲!
03 以工匠之心创造美是悠闲之境界
看完衣之美,对两个词“品牌”、“风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服装作为一种象征和符号,体现的是个人的气质和品味,当然要有自己的风格,而且要尽量做到与身体和心理都相吻合。然而当我们去定位自己的风格时,又如何去使用品牌呢?
曾经我也这样抱怨过“这什么品牌吗,跟大街上那些门店的款式一样,换到商场价格就翻n倍了,真是坑人”!为什么觉得坑人,烧钱呀。虽然嘴里嘟囔着一样可还是想买品牌的,不管是心里作用还是隐约感觉更好点。直到看到“名牌领导风尚”段落,我认可了品牌的价值。书中说“印度棉花采收之后,棉花有长有短。最长最柔软的棉花都由英法名牌店收购去,像台湾地区等一般厂商根本拿不到那样的棉花”,首先从原材料他们是有“讲究”的,当然这种讲究是种美。另外他们的服装都是经过世界一流的设计师设计的,形体的裁剪、色料的晕染都有很精细的琢磨。其次他们的制作是相当鸿篇的,像古代一件有讲究的服装光是绣工就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多少年、多巧的手才能完成。最后,这样的一件服装绝对是凝结了深厚的文化元素在里面。经过这样一番工匠之心的作品能不成为品牌吗,经过这样一番工匠之心的作品能不美吗!这跟最近播放的《国家宝藏》里的宝藏有着异曲同工之美。一个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以悠闲之态做着看似无价值的事,实则是在创造世界之奇美,这便是悠闲的境界!
《哲学的慰藉》说“哲学绝不是高谈阔论,也不是凌驾于生活之上,恰恰,哲学的思考就是源于生活本身”;《品味四讲》说生活的美不一定是去赶音乐会、赶画展、赶艺术展览,它就在简单的衣食住行里;其实何止哲学和美呢,人间的真、善等不也都是在生活里,在悠闲的生命状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