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的木心回忆录中讲及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时,中间有句“学东西,要像射手只见其鸟,旁若无人"。用射箭来喻专心的故事,让我联想到小学的课本上的“专心致志”的成语。
我在课本上学到的的故事大致是:古时,有几学生往师处学棋,一人老老实实照师言而做,一人下棋时常常想着射大雁,结果前一人功成名就。时日已过多年,恐忘记细节,错会了意,特意去网上查了查(说明我也老大不小的能忘记小学的记忆了)。
成语故事大致是:
“从前,棋坛高手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他给他们细心讲解和分析,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则心不在焉,观察窗外的天鹅。弈秋让两个学生对弈。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有序,那个三心二意的学生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
回到我的小学记忆上来,觉得我的童年似乎又被”教科书“狠狠的蹂躏了一番。若要教人下棋,那你就在下棋技术之外,再言明要旁若无人的入定,眼中心中只有棋盘就行了嘛,何必把这个成语故事搞得这么复杂。现在来看,那个成语故事更想向我们说明的是:不专注于事物本身,就干不好这个事。
生活工作中,总是见到各路人士口出肯定性的宣判言语,不绝于耳,烦躁至极。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耶稣当年从不随意断言别人,何况你我凡尘。这当是证无易,证有难。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当然的否定别人的现在与将来,是很容易的,也是很无知的。对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状态的判定,特别是在不好的境遇下,恐怕还是人自己有最深体会吧。只不过大多人是不大愿意承认,嘴硬而已,心底还是万分焦急。此时,宣判性的言语如病例确证书般弥漫周遭,我们急需的是建设性的意见,而非冷静睿智的判定。当你看到一个步履蹒跚,脸色痛苦的人,你是要说:他生病了,还是要告诉他应该去哪儿看病呢?
工作中最好不去做判定性,而是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回到成语故事上的话,那老师就该直接说“学东西,要像射手只见其鸟,旁若无人",而并非说“一边学棋,一遍想其他,学棋肯定不成功”。老师们多有这样的通例,只是评判学生的工作结果和状态,却是从不给予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