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过的真快,这周在看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一个我很有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的领域,就作为一个系列,慢慢的来写一些自己的小感悟,当然,更希望的是,伴随着这个过程自己能得到成长。
昨晚在网易云课堂看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讲述亲密关系的课程,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家庭与夫妇心理学-亲密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到)。这节课很好的解释了何为亲密关系,以及所具备的要素。
如果用相互依赖来表征社会关系,那我们需要具备五个要素的相互依赖才能称之为亲密关系。
1、联系的频率
2、联系的持久性
3、多元化的交互方式
4、影响的方向性
5、影响的强度
总而言之,亲密关系是一种强烈的、高频的、多元的、持续影响的相互依赖。
亲密关系是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历程。虽然对以前听说的“只有遇到另一半,你才会觉得人生完美”这类的言语很不理解,但相信也只有真的经历过亲密关系的人,才会懂得的道理。毫无疑问,亲密关系是构成社会的基石,它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
然而下面这张图却很现实骨感的解释了,美国近些年来攀升的离婚率。接近一半的离婚率告诉我们,在教堂面前宣誓无论生死都要不离不弃的双方,有一半的概率最后会形同陌路的。中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我没有去查相关的数字,但看看身边看看新闻就知道,离婚从以前被大家避讳不好意思的话题,到如今听说谁谁离婚了,就轻轻的哦一声。
我很庆幸,这些年的学习和经历,让我对亲密关系这个课题的理解越来越深。对待离婚这个话题,也比从前的自己更理性客观。
说说最近遇到的事情吧。去年年底知道张德芬又离婚了,当时我也有点诧异,毕竟她是很多人身心灵入门的启蒙老师。以身作则,这个传统的思想我想会在很多人心里泛起。过年期间在家里看视频,曾经协和的医生于莺在节目中很淡定的坦言自己离婚了。
两位都是我眼里很佩服的女人。但我除了听闻消息的当下有些诧异之外,对两人的好感或者敬佩之一毫无减少。也让我越来越明白,传统思想是如何绑架大多数人。活出自己,也是越来越多人的追求。用俗话说,就是看开些,为什么不合适的人非要用婚姻不幸的绑架在一起生活呢。
亲密关系第一节课有几个研究结论值得一看。
1、上图红色的圆柱图显示,离婚率第二年最高,后面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
2、离过婚的人,再离婚的概率高于没有离过婚的人。
3、夫妻和谐的婚姻,相比经常争吵的夫妻,更长寿。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一书中,将亲密关系比作通往灵魂的桥梁。亲密关系的发展从浪漫,幻灭、启示到新起点几个阶段。当然,很多亲密关系死在幻灭期。如何去正确的理解亲密关系,书中的一段话写的非常好:
当你刚认识某个人时,他/她只是轻掠过水面;彼此熟悉之后,对方就开始浸入水面之下,并慢慢下沉。你们彼此越亲近,对方就潜的越深。点头之交通常是停留在水面附近,好朋友则往下潜深一些,但亲密的伴侣则会一直下潜到你所能容许的深度。潜的越深的人,就越能看透你的面具和外在形象,而发现真正的你。然后,当你们都深潜入对方的领域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你和他/他也许并不怎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