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促使一个人觉醒的,并非多么高尚的理由,而是来自身边人的刺激。刺激的来源多半发生在朋友圈,每翻看一次朋友圈,焦虑就加深一层。
杏子小姐找我聊天,她说自己今天受了大刺激,中学同学某某告诉她说如今年薪已经18万了,而她月薪只有五千块。想当初两人可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她听了之后很想撞墙。
我听完之后,没有立刻送上安慰,而是给她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文友小天于去年年底成为了失业人员,只因工作了七年的单位解散了。七年前,她通过层层选拔,被省城某单位录取,成功端上了铁饭碗。可万万没有想到,稳定安逸的生活因变化的政策突然被打破。她不得不重新踏上求职路,七年体制内的工作经历,在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求职的过程自然不算顺利,这让她不禁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
幸福从来都是比较级。果然,听我说完之后,杏子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也不想撞墙了。但她还是感到焦虑,我说这年头谁不焦虑呢,要不你先关掉朋友圈几天试试,或许就没那么焦虑了。
看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没有来由的怀疑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里,继而被焦虑恐惧的情绪所包围。
我们展示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冰山下隐藏着的才是最为真实的人生。我们都在努力的向前进,以自己的步调和方式,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但还是会不由自主被周遭的人与事所干扰,乱了方寸。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与薛兆丰教授对话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是平静。如果你每天祈求一个快乐的人生,那个人生是无法过下去的。人生如果希望每一秒都快乐,那最后那个快乐就会没有意义。
这句话非常触动我。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把快乐当作终极梦想,渴望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以为幸福的生活就应该是以快乐为主旋律的。但是,在追寻的过程中,我渐渐领悟到,快乐不过是一种情绪,平静却是一种力量。比起感受到快乐,获得内心的平静的确更为重要,也更不易。
静下心来想一想,快乐其实并不难获得。当一个人的欲望被满足,他便会感到快乐。欲望有大有小,大的欲望得到满足便是大快乐,小的欲望得到满足则是小快乐。只是人的欲望永远都没有止境,只会不断膨胀。不断滋生的欲望,会让心变得越发浮躁。
搅乱内心平静的,手机绝对算元凶之一。现如今,手机俨然成身体器官一样的存在,刷朋友圈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开始,微信朋友圈只是一个单纯记录生活的社交工具,后来渐渐变得不再纯粹。打开朋友圈,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里面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
我们把自己生活的片段展示在朋友圈,然后相互窥视。不可否认,窥视是有快感的,但也是有代价的。透过朋友圈,我们得以见识到多元化的生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榜样,找到一个切实的奋斗标杆;有时候,你会陷入不平衡的心态中自怨自艾。不论如何,朋友圈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我们的时间被严重碎片化。
总有那么多的新闻,那么多的热点。打开朋友圈,世界是如此喧哗热闹,我们生怕一不留意就会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什么流行热词,什么趋势研判,仿佛不去紧跟就被时代抛弃了似的。可事实的真相是,很多都与自己无关,我们的生活也与他人无关。
有段时间,我完全不想看朋友圈,面对时下流行的各种APP也觉索然无味。除了一些必须要发朋友圈的,几乎没有了分享的欲望。太多人在制造焦虑,我不想自己的情绪被绑架,我甚至不想进步了。
我最渴望的,是内心的平静。我想,生活该交给真实,沉溺于虚妄的热闹中,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损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朋友圈做起了隐形人,极少或者干脆不发朋友圈。如果非要发,也绝不流露出丝毫感性的情绪。八零后逐渐消失在朋友圈,九零后在朋友圈变得更加沉默。从乐此不疲到克制收敛,我们究竟是老了还是成熟了?或者说是已经疲惫到发不出声音了?
微信朋友圈在不断升级,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每一次改进都会带来轻微的不适,但是这种不适很快就会消失;朋友圈的朋友也在更新换代,我们很轻易地以朋友相称,在觥筹交错间互加微信,饭局结束后不记得那位是哪位。
从前一起写文章认识的文友们,大家的公众号更新的越来越少。当初的狂热已然消退,我们不约而同地奔赴烟火生活,不断沉淀,不断归零。不再着急忙慌地想要获得一个可以量化的成果,什么标题党,什么阅读量,什么粉丝数,都不及初心重要。一个互相关注的作者,她一直在写,但我更喜欢看她现在的文字,静静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很真实很可爱。
取关了很多公众号,舍不得取关的始终是那些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因为功利心而关注的,会很快丧失兴趣。留下来的,淡如君子之交,却更长久。
当全世界都在制造焦虑时,你需要做的,便是回归本心。关闭朋友圈,很难,毕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微信。但是可以适当地远离朋友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放空自己,给欲望做减法。因为,真实的生活说到底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