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大学生活就过掉了一半,去财大交换的大二也在六月底落下了帷幕。
对走过的路还是要回头来看看,才好卯足劲奔向下一站。是以为记。
Part 1 莫名划水的上半场(略显碎碎念可直接下滑看精彩的下半场hhh)
较为平缓地度过了选课,适应了新环境之后,却在每个单周的周四都要遭遇三小时
近乎连堂的税法大礼包以及毫不停歇的,上到八点五十的中财,而那一天的课是从早八点开始的。
于是每一次周四都仿佛是一场劫难,只想熬过了之后好好给自己放个三天小长假。一整个上半学期几乎都没有在周末复习过的我,期末的成绩必然也是相符合努力水平的,恩很划。
现在回头来看这个教训,就很简单,在此也就课业的学习谈几个观点和看法。
1.专业课都不重视,那就别谈核心竞争力了。填志愿的时候还说着要选个好专业,结果到头来专业知识都不学扎实,不是显得很荒谬吗。
至于书本上的知识死活与否,新旧与否,连书本上这些原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好,又哪儿来将知识活学活用,更新换代的机会呢?
2.公共课水不水,绝对轮不到我做评判;而就算是内心里认为这门课在怎么水,也不应当影响我把它学好。觉得它ez它水,那就把它学好啊,水课都考不高,那怕是自己不行吧?
承这一点接着来说是有3.听课一般情况下,要比自己看效率高。
拿我自己举例说,上半学期听了两节老师的宏观,强行自以为“哎呀这个老师怎么老是在扯”“太水了老是不讲课不如我自己看书了”做出许多诸如此类的错误的自我认知,之后也相应地翘掉了他的课(加之他还认同机会成本,允许我们选择不来)。结果一拖再拖,真正拖到期末要自己看的时候,头都被锤烂了;
下学期学乖了之后老老实实地去上了微观的课,虽然老师还是那种特别刻板甚至有点迂腐的那种。
但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门课,只要你踏踏实实地人去上一学期,大半部分时间认真听讲,适当开开小差;同你完全不去,二者在期末的心境是完全,完全不同的。
宏微观二者给我带来的对比就是如此巨大,甚至即使在下半学期我的微观因为一些不可抗力不得不翘掉了一两周,但真正到了期末的时候,学了什么,要复习什么,在心里都是有谱的。
最后多说几句关于在财大应试的感受和想法(不敢称心得):1.专业课的老师一般都比较仁慈,不给题库的,一般也会给范围,而且很大可能性会出书上原题(心疼自己6个学分的中财1s);
2.至于公共课,该去的一定要去,考试最后都是考题库,平时积累的好的话最后把题库多刷刷就好拿高分了;要突击的一定要趁早,不然经济法告诉你什么叫10套题库上课重点跟考试重点完全不相干;3.Last but not least,财大基本是周几课时就几个学分,所以课时多的课平时一定要多上点心,功利点来说,经济法金融学背到吐,审计
Part 2 堪称逆袭的下半场
下半个学期,较之先前死宅一般咸鱼的我,用逆袭来形容不算为过:
生活:从寒假到学期结束保持五点半起十点半睡的作息;Insanity连续记录延长至2周,刷出(过,唉心塞)四块abs,具体效果可见《21天从大油肚刷回人鱼线——4.6-4.27刷脂记录 》http://www.jianshu.com/p/136d07856529;
学习:ACCA三个月过掉了三门;读完了三月一本,四月三本,五月八本,六月六本,共计十八本书,就其中四本绘制了拆书思维导图;连续千字日更
48天,共写作7w字左右;笔译1w字左右;口译练习量2hrs带时50张A4纸;四月平均日学习7.5hrs,六月飙至8hrs;最后,考了一个基本没有遗憾的期末考试。
Life:认识了一群很nice的亚裔Canadians,至今和其中的两个小伙伴保持联系;同时对基督教有了基础的认识,可以说是大开眼界。
我不知道这些成果于旁人是否比较出色,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自豪的。
我觉得我用了我最喜欢的,高效的方式,度过了,珍重了这段无法退回的时光。
简而言之的话,总体而言我对得起这些流逝的时间。
现在想到我在六月利用10个午饭的功夫读完了《茶花女》,都还可以嘴边带笑。
下面具体一点分享几个在这段日子里帮助我保持高效的时间管理的思路&技巧:
1.独处是种选择
(事先声明,po是典型摩羯,不是外冷内热内心万年觉得我最酷的人不一定适合这个方法,凡事还是讲究一个度即可。我个人是认为适当离群对效率是有显著提升的)
已经炫耀过无数次了但我在这里依然要大声的说出:这半个学期我一个人住一间宿舍!(财大的宿舍是套间,422的设置,跟我同宿的是个本地人,天天回家,于是给了我一个单人住的天堂。)适应了独处之后我几乎不会把时间花在闲聊上,保持适当的沟通,不做与世隔绝不正常交流的自我放逐者即可。
2.在财大的你为什么不骑车
很简单的算一笔帐,从宿舍走到教学区平均大概在15min,骑车的话5min就可以搞定了,单程来回就可以节省20min,一天万一要走两个来回,就是40min。
每天比别人多出一节课的自由时间,这个量真的,非常可观。
PS:即使走路,也可以考虑用喜马拉雅听书,五月的时候在路上听双城记,回头再接着看纸质,原来看了又丢到一旁的名著没多久就读完了。很意外,却也是意料之中。
3.上课能不带手机就不带手机
这个跟你减肥在家里不买零食是一个道理,没买就不会想;没带也就不会看。看手机耽误事情拉低效率种种弊端不用我赘述的吧?
放心,你不是国家总理,除了几个快递,没什么需要接收的信息。
4.提前做方案,当天评估当天复盘当天调整,每周都有一个计划总量,平摊或者分配到每天,给自己发布日常任务,把习惯坚持下去,把效率提升上来。
对没有做到位的非硬性指标及时反思失败原因,日进一步,复利下来的收益绝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拿我最喜欢举的健身例子来说,刷两周insanit,减脂只是客观结果了,你会发现自己迈入了新的生活状态,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早起,写作等等亦如此。
愿你的生活,终会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