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红甲龙,看,我钓到一个红甲龙!”小学时候,夏日早晨的池塘(堰塘)边,芭蕉树下,一个男孩向他的同伴炫耀着自己的成果。
钓龙虾,是少年时的趣事之一,那么用心,那么有趣。
“弟娃儿,快起来老,弄好我们就走。”夏日清晨,6点左右,天微微亮,透着清凉。老哥一喊,想起说好的去钓龙虾,我便翻身起床,心情染上少年独有的欣喜若狂。
来不及吃早饭,我和老哥拿上装备,径直朝隔壁队的堰塘奔去。
钓龙虾要早,一来抢占有利位置,二来随龙虾习性——清晨,龙虾会顺着水草爬出水面透气,多聚集于有水草的地方;这个时间段也是它们进食的高峰期。
来到目的地,我们迅速行动,完成“布阵”——分配钓杆,解开钓线,绑牢诱饵,选定位置,甩入池塘。
那个时候钓龙虾还盛行用“杆钓”的技法,类似用鱼竿钓鱼。钓杆制作到捕捉龙虾的每一步,因为是亲手完成,显得体验感十足,其中乐趣,别有滋味!
老哥在这种钓法上是个讲究的人——选用长度大致相同、略有弯曲幅度的小竹竿;统一使用化肥口袋上封口的那种线,白色易辨识且韧性极强;用来辅助舀(yao)龙虾的长柄式网,网兜面大底浅,把手处用胶布等做了防滑处理……因为讲究、因为用心,老哥自然堪称钓虾高手,比起其他钓友对工具的低要求,老哥的特讲究,有一种难逢知己、“独孤求败”式的寂寞。
时机把握得准,位置选得不错,诱饵足够美味,龙虾很快就“上了当”。
钓鱼时依据浮漂判断是否拉竿,钓龙虾时则依据线是否被拉直,拉直了就可以起杆。起杆时不同于钓鱼“瞬间拉出水面”,需要一只手先缓缓拉起钓杆,直到看见正在享用或用大钳子拉扯诱饵的龙虾时就稳住,另一只手拿起事先放好在水面的长柄网缓慢移向龙虾,两手配合,快而准舀起龙虾。
不过,起杆可是个技术活儿。拉杆就意味着抢走龙虾到嘴的美食,它们通常会用大钳子拼命夹着,尾部弹个不停,一点点向下拉回去。这时,有经验的钓手就会顺着它们的节奏一点点放低钓杆,等龙虾拉得不厉害了又慢慢起杆。如果是红甲龙(个头较大的龙虾,外壳呈现深红色,故有此称)上钓,想要征服这个“大家伙”,先得抑制住心跳加速的小心脏,然后拿出更多耐心,与它拼个巧力上的输赢。
到了半晌午(上午九、十点左右),夏日的炎热开始放肆。我们已然收获了好几斤龙虾,大的、小的、红色的、青色的,在厚实的袋子里或塑料桶里,“摩肩接踵”,发出“吱吱”声响。
老爸爱吃龙虾,晚上下班回家,家人共享美味。
老妈平时不爱烹煮油腻的食物,对小龙虾的做法钟爱于“啤酒黄焖”——菜籽油爆香调料,龙虾炒至绯红,啤酒浇淋,慢火收汁。起锅时,我变得主动,常去端菜上桌,这样就可以近距离先闻个够。老妈做的“啤酒黄焖龙虾”,没有过多的油腻与辛辣,有一种凉啤的爽口与麦芽的清香。
工作之后,我也尝试做了几次“啤酒黄焖龙虾”。
“等我生了娃,你再做小龙虾给我们吃。”一次和朋友的聚会,朋友的老婆指着肚子说。
“好想念你做的小龙虾!”2017年春夏之交,小龙虾上市,聊天中一位朋友感慨。
并非做的小龙虾有多美味,而是亲手做,传递出一种人情的温度;他们乐意吃,又把这种温度反馈给我。食物的温度,莫过于此!
记忆中小龙虾的味道,我虽然多番寻觅,依旧有所欠缺。或许是因为少了儿时钓龙虾的“用心”过程,少了那份“有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