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偶尔远行》
作者:周国平
原文:我希望是这样。一个人无论要去什么地方,他的灵魂必须独行,否则他虽然身体到了那个地方,也不能说他真正到过了那里。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流行了很多年,影响着无数的人。在路上,成了一种潮流趋势。不可否认,有不少人为了赶这个潮流,为了让身躯行走在路上,为了满足“到此一游”的自豪感,无数次的重复着单一的出走。他的灵魂一起上路了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是否怀着环游世界的梦,想象自己走过千山万水。但无论去哪里,若是只是躯体在行走,你能获得不是见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而仅仅只是徒留一个疲惫的躯壳。
无论身体是否在路上,都应该让你的灵魂独行。没有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没有让灵魂独行,即使看过万千世界,也是得不到升华的。总是要让灵魂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听听内心的声音。
朋友A在工作生活的冲撞下,变得迷茫焦躁,独自走了趟大草原,回来时心境大有不同。他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搁个坡上发个呆想想事情,捋捋。人群的喧闹不能让他好好思考,就远避出去,找找内心的自己。豁然开朗之后,看见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自己有段时间有着很强的倾诉欲。因独自居住,只有上班和餐点时与人交流,突然之间,好像孤独将自己包围住,满腔的话都说不出去。于是开始约人爬山走西湖聚餐,认识了朋友B。他说,你真的很话痨。满面胀红的我,脑中犹如敲进一击重锤,原来自己的状态差到如此。话痨?是否是传说中祥林嫂的那个样子?自此才开始了寻找内心的自己,享受独处。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内心丰满的人,享受灵魂独行的乐趣,总不向热闹人群里的喧嚣。
朋友B在我看来是个奇特的人,固守着自己的准则。而那坚持不变的固守,恰恰又是他的魅力所在。他与人一同创办了一个户外平台,自己花钱维护,却仍是坚持做公益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因着这个,与另一个创始人分道扬镳。他热心公益,有着定点的捐助学校;他的团队每周都组织人员清理西湖群山。虽然毒舌,却为人热忱。
认识朋友C是在一家青旅,那段时间只是喜欢上了呆那看看游人的来来去去,而他正好是长租客。四眼井山顶的宁静正好是他想要的,便长住了下来。消除浮躁,静心于自己农场的设计。偶尔遇上,听他讲一段故事,似是一场盛宴。而现今石舍村里的咖啡馆,是让人向往的生活。
《燃情岁月》里有句话:这个世上,总有人能够清楚的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依着那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生命是一场放逐,我们都在追寻最终的归属。灵魂不能相依,只能独行。那么,不妨听一听它讲了什么。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那么何不让他们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