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樊登老师讲的《终身成长》这本书,有句话戳到我了,他说“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成长型心态的人,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成长型心态的孩子。”
这句话真的说到我的痛点了。自认为自己并不是有什么天赋的人,所以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我相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开始每天不管多晚都会要求自己写点内容。每天写手帐,记录自己每天的努力轨迹。有点空闲时间就读书,做读书笔记。我总是相信言传身教这个道理,相信通过自己的行为一定可以影响到孩子。
儿子小的时候还比较听话,我也一直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直到最近一年,儿子进入初中,经常开始反驳我,或者对我说的话听而不闻,跟儿子关系发生的微妙改变,令我非常苦恼。
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常常是不欢而散,他总是摆出一副不听不动的姿态,给我很大的挫败感,这孩子是怎么了?
时常会有朋友说我是个爱学习的人。爱学习,慢慢地也给了自己一个错觉,我是成长型心态的人。
总认为自己爱学习,具有成长型心态,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一定会具有成长型心态。认为他现在的不合作,只是因为处于青春期,暂时的,长大以后他会懂的。
直到听了樊登说的那句话,我才明白其实我一直用错了方法。
成长型心态并不遗传,它是靠教育出来的。而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即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有成长型心态,但是面对孩子的种种情况,还是会不可避免的情绪上线。被孩子气得不行时,不由自主的会在大脑里产生一些比较过激的话或做法。
自己要求成长,但是仅靠说,孩子吃你这一套吗?遇到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是直接上来就是一顿批评,还是克制自己的情绪,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孩子有个选择。
可以批评,要进行建设型批评。当孩子不配合的时候,我说出来的话是批评,命令式语句还是建设性意见?两种不同的方式会直接让孩子产生截然相反的反应。
批评会让孩子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不自觉地产生反抗心理。给孩子一个选择以及建设性的意见,不用语言刺激、诋毁孩子,在平和的气氛中,孩子多少会思考他应该怎么选择。
在自身的努力上,让自己具备成长型心态,但是在面对孩子时,抛出自己的固定型心态,采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即使自己做的再好,也无法给孩子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对待自己,是成长型心态,对待孩子,却是固定型心态。这是多么错误的一个教育方式。
用成长型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我需要修炼的地方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