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来自吴伯凡老师。其实,当我打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利用了我们一种本能——竞争。
人们追求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和其他本能一样,都是在进化过程中留下的产物。
最初,人们不得不竞争,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追逐一头鹿需要竞争,谁抢到了猎物,谁就更能生存下去。
在现代社会,国家抢石油土地,毕业生抢高考名额,求职者抢职位,上班抢车道,下班抢座位,老年人抢鸡蛋,年轻人抢限量联名T恤……谁抢到了,心里就更爽,就更有成就感,哪怕这个成就感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益处。
抢限量联名T恤的年轻人
这个引发我们“更爽”的背后,就是本能。
本能是为了求存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本能的目的只有两个:个体生存下来,基因延续下去。
个体生存下来,包括寻找食物和躲避敌人;
基因延续下去,包括寻找异性生育下一代。
所以后来孔子总结说:食色,性也。性,其实就是本能。
直到现在,即使环境日新月异,控制我们脑部决策的依然主要是充满生物本能的那部分。
我们的脑分为三个部分:爬虫脑(本能脑),大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和大脑皮质(理性脑)。
顾名思义,爬虫脑在生物演变成爬行动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它控制我们的生理本能。
负责情绪本能的大脑边缘系统,则在出现了哺乳动物后才出现。在这里我们能找到疼痛、愤怒、恐惧和快乐等体验的根源。
那个鼎鼎大名的让我们快乐的“多巴胺”,就是出自这里。
而负责理性和思考的大脑皮质,则出现得更晚。
每一新的、更好的大脑没有取代原的大脑
而是形成于于原有大脑的上部
简言之,大脑中连接本能和情绪的部分进化较早,而连接思考和理性的那部分进化较晚,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理性常常受制于我们的本能和情绪。
◆为什么我们习惯性偷懒?——追求享乐本能
我们遇到选择困难的时候,会干脆先刷一会朋友圈和微博。
我们希望每天坚持养成一个习惯,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2019已经过去一半,还记得的你今年的计划吗?
我们追求享乐,最初是为了节省体能。
大脑虽然占据身体重量的2%,却要消耗身体约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所以它会将一些复杂和不熟悉的事情,自动归类为高耗能行为,进而加以限制当前的动作。
在原始社会中,没有足够的能量,就不能捕获到食物并逃脱天敌,就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而剩下的也就养成了偷懒和享乐的天性。
这也是为什么“走出舒适区”这么难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会不停地刷手机?——信息上瘾本能
信息曾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们通过脚印判断附近有狮子,通过声音判断周围是否有猎物,通过太阳、星星和年轮判断方向。
正是因为信息对我们获取食物和躲避天敌这两大基本需求非常重要,所以,当信息量不足时,我们潜意识里就会觉得不安全。
因此,我们对信息的渴望,不亚于对食物的渴望。当我们看到小红点和红色数字时,也总是不自觉地点进去,即使那些信息不那么重要。
我们不是因为强迫症受不了红点,而是源于对信息的原始渴望
同时,一个人掌握信息资源越多,他对其他人的价值就越高,能够得到的尊重也越多,在族群中地位也越高。
直到现在,在出现一些爆炸性新闻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迫不及待地分享第一手信息,即使这个信息他并没有验证过真假。
我们一边享受分享信息带来的快感,一边又对说谎和谣言不能容忍,因为虚假的信息会让我们产生关系存亡的高度焦虑。
◆为什么我们会不停地买买买?——囤积上瘾本能
囤积有两种:一种是体外的囤积,像松鼠;一种是体内的囤积,像骆驼。
松鼠担心橡子会被野猪等竞争对手吃掉,会把吃不完的橡子藏在很远的地方,准备食物匮乏的冬天能够享用,但是有50%的橡子它们是自己是找不到的。
人类也像松鼠一样,担心食物会被其他人吃掉,东西被别人抢走,就会不停地去囤积一些东西。
于是,我们看到好东西就要买买买,但买了不一定用;
看到好文章就收藏起来,但不一定会看;
看到有“免费”领异常兴奋,但领回去就束之高阁。
骆驼走很远的路,会把脂肪囤积在驼峰里。人类更偏爱高脂高糖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能量去维持生存。
因此在史前阶段,在一些落后的地方有一个习俗:以胖为美。瘦子绝对是没法称作美的。因为那时候,胖是一种资源富足和能量供给充足的象征,是生命活力的体现。
但反过来说,这种“以胖为美”是有前提的——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资源有限、能量匮乏的阶段。即使诞生了农业文明,很多地区仍然处于食物供给不足的状态。
到了今天的后工业社会,才第一次出现了物资过剩的情况,“以胖为美”已经成为过去,“以瘦为美”的时代到来。
但是,人类贪恋高热量食物的本能没有发生改变,同理,喜欢收藏和囤积的习惯一样没有改变。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我们在大草原上习得的东西,不会随着我们现实的场景切换而改变……自然基因跟文化基因进化的速度产生了巨大落差,就导致了很多问题。”
正如我们承认,那些资源稀缺的时代,本能是让我们活命的本钱,在今天的一些场景下也同样是。
但是,在那些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甚至已经呈现相反趋势的场景下,仅仅运用过去的本能进行应对,就是明显的错误行为。
在认知上,这叫做“认知阑尾”。
就像真实的阑尾一样,它曾经有用,后来没用了,但是它还残留在那个地方。
典型认知阑尾
我们一直在与本能对抗
虽然追求安逸使我们让我们储存能量,但为了躲避天敌,我们也不得不练习奔跑和力量,克制享乐的本能;
虽然竞争让我们能获得食物,但为了获取更多更长期的资源,人们让出部分食物,选择合作,克制自私本能;
虽然暴力常常能够掠夺资源,但人们为了自身和后代更好地生存,制定了文明的规则,克制厮杀的本能。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人们对本能进行压制的过程。
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后来成为主角安迪的朋友的那个老黑人,曾用两包烟打赌,押安迪一定会和所有第一次进监狱的人一样,失声痛哭。
如果安迪选择本能,就会想:我本是一个无辜的人,现在竟被投到了这么一个地狱一样的地方,我真是太委屈了。
而安迪让其他人对他刮目相看:他没有哭。后面的安迪的很多的反应,都是一种反本能。
他无视眼前困难处境,只关心“我想怎么做”。于是他能够一边帮助其他人打理财务、建图书馆,一边锲而不舍地实施自己的越狱计划,最后获得新生。
他虽然在肉体上是一个囚徒,但在精神上已经越狱。
懦弱可以囚禁你的灵魂,希望可以释放你的自由
图片来源:得到App
对比他另外一个朋友,出狱以后在超市工作,上厕所之前,他必须要向主管报告才能尿出来,要不然会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他的“不自由”变成了一种本能。
真正让我们不自由的,并不是监狱的围墙,而恰恰那些悄悄地潜伏在我们身体内的本能和习惯。如果我们不能克服本能带来的枷锁,本能就会成为你的监狱。
反本能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贪婪是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贪婪曾经让我们争取更多的资源,但今天,也让我们无可救药地上当受骗。
恐惧也曾让我们远离生命危险,但今天,也让我们不理性地退缩。
股市中的散户常常是依照本能行事,看见大家都在买的时候,自己赶紧去买;看见大家逃的时候,他也赶紧去逃。
反观所有投资大师,都是洞悉人性、控制自己情绪的高手,能适时适度反本能行事。
如果我们的知识、信息、反应模式跟别人都是一样的,那就别指望,你的结果是跟别人不一样的。股市永远是10%、5%的人,在赚那90%、95%的人的钱。
我们习惯了争抢,担心口中的食物会被抢走,于是大口大口地吃,选择高热量的吃,到了富足的时代,仍旧如此,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中国有些贪官,喜欢说小时候穷怕了。即使已经满足了生活需求,藏在基因里的匮乏感也会窄化人的思维,不知满足地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图片来源:《人民的名义》
很多做营销的人知道,现代社会最稀缺的并非财力资源,而是注意力资源。但我们对前者非常节制,而对后者极其放纵。
我们会花一整天的时间吃明星离婚、分手的瓜,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工作和计划;
我们会花大量时间去填调查问卷、拉人组队,只为换得20元购物优惠券;
我们会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需求,却不肯花一个周末去陪孩子去公园;
……
我们习惯了匮乏,以至于忘了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过剩的时代。
我们习惯了追逐财富,却忘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正在被自己随意挥霍浪费。
我们习惯了用本能行事,却很少去想一想,这些本能行为,到底对现在适不适用。
总结
我们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需要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可以概括成三个字:反本能。
老话说,食色性也。
老话也说,性相近,习相远。
“性”是我们相似的本能,尽管这个本能有时候还很可爱;
“习”是使得我们形成差距的“反本能”,尽管这个反本能往往显得非常没有人性。
如果说本能是我们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那么反本能就是第二甚至第三反应。是我们延迟判断之后,做出的反应,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当人人都相信本能的时候,反本能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虽然有些本能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有的人实在是喜欢美食,有的人实在是怕高。但有句话说的好,结如果真的打不开,你就给它系出个花儿样来。
参考资料:
1、《伯凡·日知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吴伯凡
2、《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卫蓝
3、《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为什么你容易、焦虑、不安、恐慌和被激怒?》马克·舍恩,克里斯汀·洛贝格
4、《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以上内容均来自黄药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