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于人具有独特的意义。
酒精伴随液体,流入喉咙到肠胃的那一刻,一种灼热刺激稍瞬即逝,某种奇怪的因素开始营造那个叫做"曛"的氛围。
01 酒与《睡莲》
有一年,正是换届选举的时节。很多人调动外部、内部资源,开始在最短时间内展开运作,试图或晋升、或转任重要岗位、或达到某种有利于自身的职务调整。
缺乏关系和资源的人怎么办?
那些没什么人脉背景、只靠自己打拚、挣扎着欲谋上位的各路行业"小白",怎么把自己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呢?
一位老兄给出一条看上去十分“狗血”的建议:想见领导?陈述想法前,先扪一大口白酒。
意思不言自明,什么资源都不具备,要表白那就只能先喝口酒壮壮胆。这一招估计也适用于见到女孩子会脸红的"小白"男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依靠真才实学、埋头苦干得到赏识和提拔的!这近乎职业“潜规则”,把多少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青年才俊挡在了发展之路上。这样想,有点负能量,但有时却是无奈的现实。
但此方法却不适合我。不仅因为酒量太浅,无趣得不消几分钟,就恹恹欲睡,任尔东西南北。但于我却落得个心安理得,更觉得似乎是老天的眷顾,能过滤掉太多不良居心、喜怒哀乐、争强好胜,甚至不用体会那些所谓的热闹和欢欣。
"曛酒"的情态,正如一片枯黄的银杏叶子,安然于文字之间,似乎与书籍毫无联系,与观点毫不相关,是独处于即使波澜壮阔、暴风骤雨,也超然物外的安静,是时间枯萎的样子。
这样说,不禁再感知一下上传出来的莫奈传世名作《睡莲》。
日前读一本叫《怎样看一幅画》(Comment Regarder un Tableau,作者:【法】佛朗索瓦芭布 高尔),是一本欣赏绘画的“普及”类读物,这样 欣赏艺术的“格式”适合像我这样不懂绘画、喜欢"浅近"一点的人。
从莫奈作品《睡莲》中观见“枯萎的时间"在光线中静穆,营造出极静的氛围。这也算是一种观画时的体会吧。
02 酒与书法
酒,有时真不是个坏东西。
当某些看不清的事物因为酒而模糊的时候,却能在心里渐渐明亮。
在生命的过道上,与徐强先生相遇,是在2003年前后。
那时只知道徐先生切入书法有一个特别的视角——民国,没有探究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更不明白其中有什么深意,更高明的心得。
先撇开书法"取法"这事本身,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徐先生的婚礼。
开始以为,一个外乡人,在一个商业城市寻找爱情,修得正果,已是一件不易之事,结婚虽人生大事,但鉴于两地风俗、亲戚走动不便等原因,不免操办起来相对困难,仪式也会比较寒俭。
什么时候起,我们似乎把理想的婚礼想象成豪门盛典。譬如,这家娶亲动用了几十辆七系宝马,排成一溜儿接新娘,场面宏大到像举办一个“通车典礼”;那家嫁女法拉利跑车作陪嫁,引擎嘶吼着,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叫"名车"。婚宴现场,录像拍摄摇臂在上百桌高档喜宴上空摆动,大型LED彩屏前,"名嘴"一会挑逗新郎新娘,一会调侃伴郎伴娘,一会又把婚礼几乎办成教堂洗礼,显得不伦不类高端俗套。台下沸反盈天,亲友一边喝着名酒抽着名烟,一边聊着似乎与婚礼本身毫无瓜葛的有趣话题。
鱼肉荤腥吃多了,反而让人容易怀念起粗茶淡饭。比如,那些盛大的婚礼场面给人是留下了感观上的深刻印象,但鲜能在心底里泛起怀念。不仅因为大多数人不具备那样的经济操办能力,还因为这孔方兄支撑起来的场面总是有念想不能到的地方。
我不记得徐强先生的婚宴是什么样子了。想不起来肯定有原因,要么排场没有张扬到极致,要么这酒没有喝“尽兴”。
但让人这辈子都忘记不了的是,他们伉俪的一份十分庄重的“回礼”。
一个70公分长50公分宽的书法册页本,精致的装帧外壳,像一本偌大的线装书;材料是厚重的纸质板材,拎在手上的重量,大约是一箱牛奶的份量,但在心里,其份量与牛奶却明显不是一个等量级别;从封套里抽出册页时,得双手并用,如取一件十分珍重的老物件。
封面上是徐先生的亲笔题字,取法沈寐叟的章草,小楷毛笔写得清新雅致又不失厚重,压脚处是新郎新娘的名字。这份回礼,能让人看到两个身着红袍的新人,站在婚姻殿堂门口,双手抱拳、作揖回礼的样子。
这样的回礼有点像就着小酒微醺的样子,杯中见真心,字里着性情。
03 书法不学习可体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人生"三种境界":第一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国古代哲学描述人生“三种境界"却又是另外一副样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学习书法的人分别拿来作为审美哲学,也能自圆其说。
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自不必说,"看山看水”的审美观则有点玄。
近来读《如何看一幅画》(弗朗索瓦芭布·高尔著)、《杜尚传》(王瑞芸著),书中关于欣赏艺术的观点相当"亲民"。
其中主要观点是:艺术不是用来学习的,是用来体会的。我想,这么浅显的一句话,估计能击溃很多人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怯懦"心态。
看艺术展览不是要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能得到什么体验,而观众表达出来的就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杜尚又说:
艺术品仅仅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创造者对艺术品灌注的思想,以及观众对这个艺术品的理解。
从这样的视角来看书法,就会轻松许多。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学习书法的临摹阶段。这话好理解,准确临习即可。
前一幅是《郑文公碑》印刷品,下为前清遗老沈曾植(字寐叟)临习作品,可体会得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
而下幅,则活脱脱可见到"北碑""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样子,寐叟笔下就是"北碑"清俊劲爽的情态。
萌薇第二期手账训练营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训练营第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