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我到了小朋友的家里,看见阿姨躬着腰来来回回地拖着客厅的地板。小朋友愁眉苦脸地坐在书桌前,桌面上一如既往地凌乱。孩子一脸牢骚地说:“妈妈就知道叫我写作业!写作业!写作业!真羡慕你们这些大人不要写作业!”我无奈地笑了笑,告诉她我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说这话的时候我感到很是违心,我清楚地记得我小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小朋友不时地挠挠头、叹叹气、发发呆。终于花了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一张数学试卷,其实还有大部分是空白的,她说她不会。厨房里不时地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碗筷的碰撞声、以及炒菜的翻动声。
吃饭的时候,房间安静得可以听见卫生间那个坏掉的水龙头滴答滴答的流水声,阿姨冷冰冰地问“作业还有多少?”“今天是不是考了检测卷?”孩子不耐烦地回了一句“你能不能别每次一吃饭就问这些问题!”“既然你这么不喜欢我问,那你就快点把作业写完,把考试考好,少让我操点心!每天给你好吃的、好穿的,你能不能动动你的脑袋想想,你爸爸每天在外加班赚钱容易吗?”我低着头提心吊胆地吃着,担心着这场战争一触即发。小朋友重重地把筷子摔在桌子上,脸上流下一行又一行委屈的泪水,起身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狠狠地关上了门。妈妈冷冷地哼了一句“难道叫你写作业还有错?”
吃完饭后我悄悄地推开了卧室的门,看见她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发呆,窗外是涛涛的江水,江面上有新建的立交桥,对岸是凉亭和一些仿古的建筑。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拿着她的手机马不停蹄地拍照搜答案。我尽量委婉地提醒她不要直接抄答案。得到了一句冷冰冰的回复:“要你管!反正我写完就可以了。”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我从小朋友的家里出来,在门口停了一会,不由得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隔着那重厚厚的、厚厚的门,仍能清楚地听见家长那怒吼的声音“还不快点抄,都十点了!”我不由得感慨,这个家里似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家庭教育。
坐在回学校的出租车上,我在想,我的童年好像不是这样子的。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书包里只放了两本书,语文、数学。一放学我们飞奔似的跑回家,把书包一扔,便去寻找自己的小伙伴们玩,跳绳、打弹珠、猫捉老鼠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说着、笑着、追着、跑着,直到夜色降临,家长四处寻觅。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却又乐此不彼。
窗外灯火如昼,一座座高楼大厦被五颜六色的霓虹包裹着,光彩夺目,却又令人炫目。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司机在车内愁眉苦脸地唉声叹气,出于礼貌我试探性地问了一下,话匣子便被打开了,我们东拉西扯地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司机连声抱怨着生活的压力,抱怨着抚养孩子的教育成本。其实他是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只是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教育资源,便给自己加了一份兼职,每天下班后出来跑车拉客,赚一些外款。谈到孩子的未来时,司机立刻变得精神抖擞了,眉飞色舞地聊着他那精密详细的计划。似乎他的孩子未来要走的每一步,甚至每一步所要跨越的长度和宽度,都有了一个精确无误的参数。我不禁暗自赞叹他那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以及他那早早把孩子的人生规划好了的雄心壮志。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从小到大,他们似乎从来都没有为我描绘过这样的蓝图。窗外车来车往,一闪而过。似乎每个人都在奔波,而每一份奔波后面,又藏着一个孩子。只是他们忙着赚钱,忙着规划孩子的未来,却没有给他们该有的自由和尊重。
手机微微颤动了一下,屏幕上亮着一条推送新闻,标题是“宝妈月入三万竟无法承担孩子的补习费”。原以为这又是“标题党”在发一些夸大其词的东西博嘑头,点开一看发现里面确实罗列了大量的数据、图片、以及与当事人有关的视频来揭示这一事实。视频中的那位母亲最后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似乎是一个“很快”的时代,交通、科技、网络快速地发展,人人都在匆忙赶路、惶恐不安,生怕自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从前的人把人生比作马拉松,而如今,人生似乎就只剩下百米冲刺了。在中国父母的眼里,似乎所有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便是一个参赛选手,父母拼尽全力地让孩子做到“起点高、跑得快”,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拿自己的后半生作赌注,似乎从此以后,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而活了。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回到宿舍后,感觉自己早已精疲力尽。趴在桌子上给妈妈传了一条简讯,我说:“妈妈,我好累。”妈妈回复了一个抱抱的表情和一行短短的、短短的文字,“不管外面发生什么,家永远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我感到眼眶一阵潮湿,内心淌过一阵暖暖的、暖暖的热流。我想起了高三那年,当我面对着那一堆堆试卷而束手无措时,当我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时,当我下晚自习回家哭诉着自己的无能为力时,妈妈告诉我“即使所有人都只在乎你飞得高不高,我也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记得很久以前妈妈送了我一本《傅雷家书》,我问她:“什么是家训家风?为什么那么多明明看上去很有钱的家庭却并不幸福。”妈妈说:“家训并不是父母每天‘训’了孩子什么?而是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而家风,则需要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给他们关心与鼓励、尊重和自由,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许多家庭虽然很有钱,但他们急着用钱堆砌孩子的未来,让他们过快成长、过分成熟,你要知道,欲速则不达。”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赛跑的话,你是否可以对你的孩子说一句“孩子,你要慢慢来……”
桑娃娃.201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