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窗外秋凉如水。记忆的方舟载回了那些年 ,载回了那段生活在没有网络的日子。秋意越浓,记忆越深刻,越清晰。——题记
201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晚,在雅逸轩画廊,我偶遇了一直敬仰的冯师兄,我欣喜若狂。因为看到他,勾起了我在GS镇工作的美好回忆,勾起了我们生活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勾起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纯朴时光。
忆起那座熟悉的石拱桥,那美丽宁静的校园,那亲密无间的同事,那紫色浪漫的满天星,还有那迷人的半山腰草坪……一切记忆犹新。
曾几何时,我们一伙人徜徉在这片草坪上,仰望着广阔的星空,欣赏着那点点繁星,享受着秋给予的快乐,心情是多么愉悦哟。惬意的校园生活 ,让我们忘记了一天工作的疲劳,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忘了年少的浮燥……
那时候,尽管我们生活在没有网络的时代 ,也不曾觉得日子空虚、寂寞、无聊。
生活在没有网络的年代,生活在平淡如水的日子,我们曾找到属于我们的精彩。
那时候,我们常常读书、看报、练字、下棋、玩乐器、户外登山、野炊……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让每个素白若水的日子,有了流过眉梢的浅淡清欢,有了婉转成歌的喜悦 。
此刻,窗外秋凉如水。记忆的方舟载回了那些年 ,载回了那段生活在没有网络的日子。秋意越浓,记忆越深刻、越清晰。
记得1998年秋天,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分配到GS镇中心校工作。那个时候,在我们学校同门师兄妹有8人。冯师兄,是我们的大师兄,也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
初出茅庐的我们,虚心、好学,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都会主动请教冯主任。每一次,他都很耐心指导我们。
后来,我和珍、英、军师兄、冯师兄五个人组成一个小饭堂。每天放学后,两位师兄负责买菜,我和英,珍三个负责洗菜、做饭。做好后,我们五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谈工作,谈生活,谈对未来的憧憬……可开心了。
那时候,我们没有手机,自己的房间也没有电视机。午饭后,我们都习惯倒一杯茶,一字排开,坐在宿舍门前的大树下看报纸。
晚饭后,尤其是月光如水的晚上,多才多艺的冯师兄喜欢坐在学校的石板凳上,拉小提琴,或拉二胡、或弹吉他、或吹口琴,我们一帮家伙围在他身边,听得如痴如醉。
记得那时候,亚明、亚萍最用心向冯师兄学吉他,弹起《很久以前》这首歌,特别娴熟、动听。
冯师兄的三笔字也写得非常好,工作之余,我们都喜欢跟着他们涂鸦。现在想想,很怀念那段难忘的时光,不像现在,我们一有空就畅游在网络世界里。
想起在GS中心校工作的日子,我还会深深把亚戈、明、小燕子、林姐想起。
那时的我们都住校,离校近的,一周回家一次,而离校远的,一月回家一次。
学校只有校长室有一台电视机,我们没有一起看电视的晚上,大家喜欢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亚戈,明,最喜欢来我宿舍吹牛。小燕子在教办上班,教办和我们中心校一墙之隔。教办只有小燕子一个女的工作人员,因此她常常来我们学校玩,小燕子和我特别投缘,而且同一生日,我们彼此成了要好的朋友。曾经她帮助我不少,我一直铭记在心。
林姐是比我大10岁的同事,她是第一个教我织毛衣的人。记得冬天,我们喜欢一起坐在床上,盖上被子,一边聊天,一边打毛衣。我笨,打织件毛衣,开头、加针、收针都不会,林姐很有耐心,一针一线示范教我。
后来,英结婚了,珍结婚了,我也结婚了,并调回自己的家乡。从那以后,我们的小饭堂散了 ,大家各奔东西了。
再后来,我们各自在新的工作环境,认识了新同事,新朋友,旧同事就渐渐少了联系,甚至失去了联系!
在没有固用电话,没有手机,没有 QQ、微信网络平台沟通、联络感情的的年代,我们各忙各的,不曾想起,也从来没有忘记过。
草长莺飞,时间如白驹过隙,现在回想起来,转眼间,那已经是十九年前的事情了。曾经带给我无比快乐的同事呢?你们都还好吗?
你们还记得吗?生活在没有网络时代的我们,没有灯红酒绿的诱惑,没有热闹狂欢背后的孤寂,也不用担心掉进网络陷阱的兵荒马乱。那时候的我们,只过着平淡而充实的日子。
此刻,夜正眠。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一路相随的温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捎给你们。感谢那段时光,感谢我的生命里,你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