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泽坤
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毫无预兆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开始和结束得无迹可寻,就像一条没有源头没有去向的河流。而向来追求简单、清晰的我们,要想能够从那种混沌的变化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就必须在变化的事情发生时为自己设计一些不变的仪式。
那什么是仪式感呢?就如同我们中的大多数到现在仍然会坚定地认为,在走入婚姻生活之前,我们一定需要一场婚礼。不是因为喜欢热闹,反而是因为在婚礼喧闹的气氛里,在夹杂着复杂、浮夸、陌生、悲伤的热闹里面,你会更加沉静,你会觉得自己突然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你就这样托付给了谁,谁又从此真的在众人的见证下与你的生命真正重叠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婚礼这场仪式里你可能看的更加通透,这就是仪式感;再比如,人生的头二十年我们是不懂得悲天悯人的,随着年龄渐长,到了后二十年我们可能会越发感悟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来世上走了一遭。而在人去世后举行一场葬礼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死后的人尚有意识,最后一次走在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所到之处,处处有人给燃起篝火,庄严温暖,那光,那暖,对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告别和仪式,不是吗?这也是仪式感。
仪式感不仅仅存在于这些传统习俗里,有时候保持一些优雅的习惯,久而久之也能成为一种仪式感。清晨醒来,第一件事绝对是戴上戒指,然后静坐大概五分钟,纯粹喘息,然后习惯性地喝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洗脸先用洗面奶,先点额头,再点脸庞,穿衣服最后穿鞋,扎好两个蝴蝶结,踩地两声。当你下意识地保持一些你觉得优雅的行为或者动作时,久而久了成了习惯,你会对这种简单的仪式产生一种敬畏,同时也就赋予这种行为一种高贵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在你自己看开可能就是一些习以为常的习惯,但别人的眼里就能体现出你的气质和风度。
村上春树说,“仪式感是很重要的事情。”也许有时候我们毫无察觉,但高品质的生活里一定折射着仪式感的踪影。
越是自我约束能力高的人的生活里仪式感也会显得越发重要,总的来说仪式就如同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控制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而这种控制感就如同园丁呵护郁金香一样一步步精心培养。大到婚礼、葬礼,小到起床叠被子、睡前上厕所,生活中又何尝缺少仪式呢?
仪式感让生活变得更优雅。
十年前,他和她还都在大学时代。他追她的那段时间,每天都会给她打一个电话。
那时候他俩都买不起手机,每天晚上十点男孩准时在寝室给女孩打电话,女孩十点准时在电话这头等着,这电话一打就是三年,一直从相恋到毕业,从来没有一个例外的夜晚,打电话的时间也几乎不会提前或者延后。
重要的是男孩每次把该说的甜言蜜语和该叮嘱的鸡毛蒜皮说完之后,都会给女孩说二十一句“我爱你。”
“亲爱的,你在听吗?”
“我在呢,你说。”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正好21个“我爱你”,不多一句也不少一句,男孩应该是用心数着的,一字一句,清晰明白。
“为什么是二十一个呢?”女孩从男孩第一次说的时候就很疑惑。
“21是灵魂的重量,传说人死之后重量会减少21克。所以我爱你,和灵魂一样重。”
女孩明白了,内心也似乎有一股温暖的热流涌过。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男孩把这个仪式坚持了好多年,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他们俩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成了一种对这份爱情最沉重的敬畏感,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十年之后,光鲜漂亮的女孩逐渐成熟知性,阳光稚嫩的男孩也逐渐老练世故,但唯一没变的还是那个仪式。男人每次出差在外,不管是有应酬也好,还是在路上奔波,他也会尽量在十点拿起电话,拨通熟悉的号码,因为他知道电话那头她一定在等。她也会在嘱咐完一切之后故意留出一段空白,因为她想听他说那弥足珍贵的二十一句“我爱你”。
不管他们再忙,不管他们一起的路走得有多艰辛,不管有再多事业上的压力或者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这半个小时的通话和二十一句“我爱你”都足以让一切烟消云散。他每天都在提醒自己爱她,她每天也都在感受他对她的爱,这就是仪式感的力量。也许有人说把爱当成仪式会显得太苍白,但连爱都说不出口,不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会不会更加显得唯唯诺诺?
也许你做不到每天在对方离开家出去上班的时候给对方系上一条领带,亦或是故意留一颗纽扣给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互相关怀的价值;也许你做不到在对方精疲力竭地熬夜工作时递上一杯温馨的花茶和精致的糕点,让对方感觉到爱人的亲切和生活的雅致;也许你做不到每次去接爱人和孩子时都把车擦得锃亮,穿最精致的高跟短靴,让对方感受被尊重的存在感。
但是你可以做到,每年或者每月抽出一个固定的日子,把这一天当作你们互相心照不宣的秘密。或者每天抽一个固定的时刻,给对方一个吻或者拥抱。再或者你也可以每天在对方耳边轻轻的喃呢,说一句“我爱你”,哪怕只有一句。
最好的生活,当然离不开仪式感,更少不了爱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