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某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关于公务员晒了三千元工资条的事情。然后又是一篇贩卖焦虑的烂大街文案出炉了,大概是怕同款文章太多没有爆点,引用的例子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80多岁的励志奶奶。简直让人苦笑不得——为什么可以用个例来如此以偏概全?不如小编去医院看看,大部分八十多岁的老人是个什么状态?这种例子,几乎和用马云来激励农民工一样不切实际、不接地气。
后来看到该文章在知乎里被骂的狗血淋头,总算出了心里的一口恶气。且不论很多人反驳的,公务员还有各种没写出来的福利等等,但就贩卖焦虑的文案本身,简直就是既蠢又坏。逮着一个不明就里的朋友圈晒图就惟恐天下不乱,也不知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的“写作课”“读书课”“斜杠青年文案课”到底有多少能割到韭菜?毕竟傻人是越来越少了,狼多肉少这些跟风贩卖焦虑的人不知道能不能吃得饱啊。真是提醒这些人,从来都是金字塔尖的那群人吃肉,不要一个不小心韭菜没割到,反而生活状态比自己文案中嘲笑的“舒适区”一族还悲惨,那就叫人看了大笑话了。
生活从来与安逸不兼容,但也并不意味就要把焦虑写在脸上,反而把生活过程了一副急行军的样子。前途未卜也就算了,生活品质和思考的空间也丢掉了。说起文案写作网课、拆书网课,其实心里真是呐喊一大把一大把的!请文学家来讲讲读书真是不错的,但是,并非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商人来喂你吃他嚼过的东西,即使是满汉全席那也只能品出口水味来吧?
都说在AI开始进入人类社会的时代,再也很难说有哪些职位会是永远的金饭碗,最需要拥有的,就是学习力。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跨越新的领域。而学习力从何而来?需要大量的纯知识和沉淀思考的能力。吃嚼过的知识碎片是永远不可能获得这种能力的——也就是说,成功从来没有捷径,没有所谓的成功学。一切都需要从原始的资源中,自己一点一点的发现,我们需要重新获得静静地坐下来,大段大段地阅读经典的能力。
前两天看高校工作的朋友们都在发取消自主招生,推行强基计划的消息。如果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都在向数理化生、文史哲这类的基础学课倾斜,那么可想而知,国家下一步发展的源动力是从何而来?也可想而知,这个社会已经浮躁到一种怎样的地步?而话说回来,对于个人来说,人生的源动力从何而来,答案自喻——回到安静地读纯经典的模式中去。就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感兴趣的领域,找到最纯正的那些理论、那些研究,读下去。总有一天,你的回报会比吃口水饭的,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