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我是在初二那年才知道这世上还有预习这个法门的。在此之前,在野地里的孩子,没有野蛮成长,只觉得在学习这条路上寻觅的痛苦和迷惘。
从那一年之后,我才大致了解了学习的乐趣,感觉快人一步实在是爽。可惜这法儿到了科目众多的高中,就时灵时不灵了。看着学霸谈笑间,遥遥领先,我觉得忿忿不平。
自那以后,我努力寻找各种办法、技巧力图突破,可惜当时还没有如此广泛的互联网,在书店翻来翻去的,只有各种题库和技巧之类的书。
不过也幸好没有那么发达的网络,才不致于让我在寻找“技巧”的坑里陷得更深,深到无法自拔。现在想想离完全迷失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心有余悸,冷汗直流呀。
因为在那之后,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人,痴迷于用高阶的知识来解决低阶的问题,看似高深,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人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错了就改,好的办法就不断地用,好像永远不会错似的,而真实的情况只是自已认为不会错罢了。
曾经成功的经验像一块没有多少肉的鸡肋,不舍得丢掉,不断重复,好的结果证明这样是对的,面坏的结果,给自已的解释就是是自已做得不够好,加大力度和重复的次数,直到走到初衷的反面。
学习作为认识世界的最直接的过程,亦是如此。
对于技巧,我曾经是爱不释手,如今看来也不过尔尔。
看一看那些标配着“干货”、“技巧”、“捷径”这样的词汇的爆文,就知道有如此心态的人真的是太多太多。
这贪图捷径的做法,如同毒品,以短时间的欲仙欲死换来从心灵到肉体的残缺。但就像是吗啡有时也能救人一样,量与度的把握,是最难控制的事。
人人都想找到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妙法,却往往只注意到“拨千斤”的美妙感受,忽略了“四两”才是真正的基础。这四两就是人的自身的斤量,就是基础。
连最基本的招式都没有练好,连一两的力气都使不出来,想到的却是得到“千斤”的好处,这就是人性的贪婪吧。贪婪来了,智慧就走了。
说白了,就是没有那种让自己练出四两肌肉的狠心,就永远得不到“拨千斤”的那个结果!
任何一种技巧,都是有一个前提,你自己首先要有相对等的基础。而基础只有毫无花哨的苦功夫才能换得来。
语言类科目学不好,无外乎就是背得少听得少读得少;理科学得不好,无非就是原理没记清做得做得少。
知易行难是人世常法,如此简单的做法,看似不聪明,却是真正的大智慧;看似起跑慢,但真正的长跑冠军就一定就是起跑最快的那一个人?如果是这样,把长跑改成起跑冲刺岂不更节省时间?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与生命相伴最久的长跑,起跑的快慢决定性的占比真的是微乎其微。
当基础的积累足够多,能够支撑起一个体系的时候,自然就熟能生巧,自己就能输出各种心得与干货。
即使把他人的经验心法拿过来,也能像是给孙猴子戴上金箍,保证完全好用而不是失控为祸一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