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届盛和塾哲学大会于2019年7月17-18日在日本横滨召开。稻盛和夫作为盛和塾塾长的最后一次演讲。
由于身体原因,稻盛没有亲临现场,请人代为朗诵,临近结束时,稻盛说:“以前都是我对大家讲话,以后大家要学会自问自答。”
《活法》,让我知道稻盛和夫
记得在2009年初,我们杂志创始人老杨总在机场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活法》。第一次听老杨总讲稻盛的成功方程式:“成功=思维方式x努力x能力”感觉如沐春风般清新,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老杨总为我们解读稻盛哲学的奥秘,他说,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有正负之分,而“能力”和“努力”可以从1到100,如果“思维方式”是负的,你越努力,错误就越大。思维方式决定了你人生的结果。
后来,老杨总还为每位员工都买了一本《活法》,这也是杂志社第一次以单位的名义鼓励大家共学一本书。
恳谈会,让我见到稻盛和夫
大约2009年4月,杂志社在策划当年恳谈会主题时,老杨总提出邀请稻盛和夫跟张瑞敏尖锋对话。
日本经营之圣和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对话,这是创世纪之举。
没多久,日方派人来杂志社商谈稻盛出席恳谈会事宜,并对杂志社进行了调研。我当时也在场,他们问了很多细节,问得很仔细。
之前,我们邀请过很多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唯为稻盛团队在受邀前,派人前来调研。当时,感觉日本人办事真严谨。
同年6月份,在北京世纪金元酒店,老杨总与稻盛和夫第一次见面。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惺惺相惜,相谈甚欢,当场就确定了出席的所有议程。我作为摄影记者,见证了所有细节,并拍下不少珍贵图片。
当年11月,在北京皇冠假日酒店召开的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稻盛和夫与张瑞敏如约出席。他们的对话,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引起全国轰动。央视还把对话制作了两期节目,在全国播放。
由此,稻盛的哲学思想快速在中国普及开来。以至,后来的阿米巴经营被中国企业争相导入。全国企业家学习稻盛经营理念的高潮,在中国拉开了序幕。
哲学是什么?
一次,张瑞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作为企业家什么最重要?张瑞敏回答说,哲学。
而本届盛和垫世界大会,面对汇聚一堂的塾生,稻盛和夫作为塾长,他说:“直接给大家讲话的机会,这是最后一次。在这次大会结束前,我想以“如何讲述哲学”为题发表讲话。”
他说:“在恶劣的研究环境中,为了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人生和工作?我每天每夜都在认真思考,自问自答,烦恼不已。同时我把自己思考和领会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
稻盛很欣赏哲学大师安冈正笃提出的:知识→见识→胆识。
在稻盛看来,人为了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仅仅有知识没有实际的作用,必须把知识提升到“无论如何也要这样”的见识,进而提升到“不管任何阻力,也要把见识付诸行动”的胆识。
“企业的价值就是让员工幸福。”这就是稻盛经营企业的哲学价值观。
哲学不是什么
现实中,稻盛发现,有的经营者有误解:他们把哲学视为行为规范,让员工服从公司,或者说把哲学作为驱使员工工作的工具。稻盛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
他说:“如果把哲学当作个人或公司提升业绩的手段,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共鸣,哲学就无法渗透。这是不说也能明白的道理。即使在表面上为了员工的人生幸福,但只要心中还有自私和轻松念头,不知不觉就会传到员工心中。员工很快就会看透。”
稻盛哲学原型
彻底、谦虚、坦诚、全身心投入
不怕困难,努力就不会落后于常人
相信人的努力
不厌烦,持续努力。
“一心不乱投入工作,潜心研究。人生进入良性循环。”
稻盛超过80年的人生,获得过好几次超越想象之上的成功。
他认为,这绝不是因为运气、潮流、能力,是因为哲学具备的力量。
如何从无知到有知
稻盛说,“读论语而不知论语”,“读哲学而不知哲学”。很多人自以为懂哲学,不过是自以为是。
一个缺乏修养、没读过哲学、词汇不丰富……如何才能学好哲学呢?
稻盛和夫以他的实践给出了方法论,他说:“可以直接引用塾长语录。”
“盛和塾即将结束,但你们在我心中将会永生。
我也祈愿我的经营哲学能够得到永生。
最后一次盛和塾世界大会到此结束,真的谢谢大家了。”一一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