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即便是打工者,我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也会面临挑战?如果会,是否能事先做一些准备,这样我们对商业有理解会更加有的放矢。
从宏观角度思考,中国GDP却并没有下滑。2016年中国GDP相比2015年依然百分之六点几的增长,总共创造价值比前一年还多。而且2017年也是以六点几的增长往前走。虽然从全国来看,总体是向上的,但还是有些人觉得赚钱有了挑战,那么一定有另外的人赚到了更多的钱,此消彼涨。到底哪些地方消,哪些涨?又是什么原因带来这些此消彼长?
下面,我会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变化:信息对称
在过去的3~5年,超市、商场和代理商等行业,面临了很大的挑战,这其中很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信息对称性的变化。
什么叫信息对称?
今天我去徐家汇商圈想买件衬衫,在徐家汇商圈,同一品牌同一型号,有的卖600块、700块,有的只卖400块,我在货比三家后,在只卖400块的商家完成了交易。为什么同一个商圈,同一个东西,却卖出三个不同价格?
因为商家知道成本,他掌握的信息比你多得多,但你既不知道成本,也不知道其他两个商场卖什么价格,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甚至你稍微懒一点,很可能就花六七百块钱买了一样的东西。但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让信息变得对称。你上网一搜,可能直接就去最便宜的那家买了。
信息一旦对称了,过去很多基于信息不对称生存的商业模式就会面临巨大挑战。举个例子,我从东北用一块钱一斤的价格买了200斤优质大米回家,有上海的朋友到我家吃饭,发现米好吃,问我哪儿买的。我可以不告诉他进货渠道,只告诉他想买到我这来,这样我就能卖到20元/斤。这种生意就是基于信息不对称。今天你再这样做试试,你不告诉我我可以上网查,网上标价很清楚。所以,很多过去能做的批发生意,现在就做不了了。这个改变,已经影响了很多行业,未来3~5年还会改变很多行业。
1. 售货员行业受到挑战,数据分析师走俏
售货员的职业已经受到了挑战。你去商场想买一件羽绒服,跟卖羽绒服的售货员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售货员还能因此拿到些提成,这就是基于信息不对称。但今天有了淘宝之后,售货员的收入已经很难像以前一样丰厚了。因为几乎没有机会讨价还价了。
而且,售货员的工作还会继续被挑战,但数据分析员的需求量会增加,因为基于信息分析的销售能力越来越重要。比如名创优品,全国2000多家店,店长什么都不干,只做三件事情:打扫卫生、防火防盗,清理库存。但它的后台有100多个数据分析员,每天对门店的情况进行分析,看什么东西好卖,实时给门店补货。未来这个趋势还会增强,很多真正的销售行为可能发生在店外,顾客进店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你买什么。
2. 传统外贸受到挑战,跨境电商将拥有巨大机会
基于信息对称的逻辑,外贸这个行业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大的改变。
传统外贸的逻辑是,中国制造用相对低价格生产产品,卖给国外品牌贴上他们牌子,在国外大超市进行售卖。反过来,把国外商品进口到中国来,作为中国区的总代理或中国区经销商来销售。这种模式在中国盛行很多年,但今天有了互联网,信息对称了,跨境平台电商出现了,我们可以直接从亚马逊、天猫国际、京东国际、eBay上买到国外的产品,中间基于信息不对称而生存的外贸企业将会受到很大挑战。
这次跟我一起去德国游学的40位同学,其中就有三位是做跨境电商的,还有一位做出口跨境,从中国往国外卖。他原来在英国留学时,在淘宝上买了一批英国卖得很贵的电脑里一个小天线配件,拿到英国去卖,卖得非常成功,第一单就赚了十几万。后来就专注做跨境电商的生意,把中国商品直接卖给英国的用户。今年的业绩一个七八亿收入,另外一个十几亿收入,特别了不起。
过去几年,跨境电商的数据涨得非常好,未来这个领域每年还会保持很高的增长,将是非常巨大的市场。外贸此消,跨境电商彼涨,2B此消但2C彼涨。特别建议大家未来几年关注跨境电商行业,可能会有新的商业机会。
3. 跟随式商业咨询受到挑战,趋势研判型顾问将更受欢迎
第三个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的行业,就是咨询行业。
过去咨询行业有很多细分,其中一类是咨询顾问,做得是“跟随式商业咨询”。它的商业模式是:先帮你调查其他成功的公司是怎么做的,他遇到这个坑是怎么跳过去的,这个难题怎么处理的,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市场障碍,怎么营销的……这种咨询能持续,也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客户不知道别的企业是怎么做的,而顾问就把这里面的秘密告诉你,从而收取较高的咨询费用。
但这两年,我听到很多从事咨询业的学员吐槽,生意越来越难做了。确实是,一方面,全世界像中国互联网这么发达的,只有美国、中国,印度算半个。加上中国GDP环境发生变化、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很多社会因素也发生变化,你会发现突然发现无人可以跟随了,我们已经站在战略无人区里了,必须自己拿出罗盘和指南针,确定自己去哪儿。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越来越对称,这家企业怎么做的,他自己会出来说,在互联网上都能搜到了。
在未来,咨询行业很可能会变成趋势研判行业。什么叫趋势研判?过去制定战略,假设基本商业业态不变,自己跟竞争对手制定相关的关系。五年后生活方式完全变了,沟通方式也会变化。脑电波是不是可以直接沟通而不用手机了?有没有穿戴设备,是不是万物互联了?未来5~10年有些技术就会兑现。这时候,拥有一套完整的商业认知框架、能够深刻理解商业基本逻辑、对未来趋势进行精确判断、帮助更多人提前布局未来的这些咨询顾问,会成为上升的需求。
第二个变化:新零售
你去商场买一件西装,远远一看这西装料子挺好的,我挺喜欢,看样子可能穿上去也挺漂亮的。于是你走到那个服务员那边说,这个西装我摸一下,一摸质地不错,翻翻价格标签,好像还可以接受,然后说服务员我能试一下吗?你拿过来一试,挺合身的,然后说不错,服务员帮我把它包起来。
到刚才为止,你其实是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间做了一件事,你获得了这件衣服所有相关的信息,所有的购买和不购买的决策都是基于信息做出的,你看价格是信息,合不合身是信息,你穿着好不好看,你喜不喜欢全部都是信息,只不过有些是复杂信息。然后你说帮我把它包起来,开个单子,服务员给你开了张收银条,你拿着收银条到这个商场那一层的柜台去付钱,你把钱付完之后,这个时候你完成什么呢?你就完成了资金流,你把钱通过这个收银台完成了一个交易,这是第二步叫资金流。第三步你拿着收银台的回单回到了西装专卖店,然后你说单子你看,我把西装给拿走了,服务员已经帮你把西装包好了,你把西装拎回家,其实就是完成了物流。所谓的零售,本质不是线上也不是线下,而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组合。
互联网在信息流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它能同时把海量的信息摆在你面前比较,告诉你这种规格的手机哪个品牌更便宜、哪个性能更好。同样卖床垫的,200多的弹簧床垫和1百多块的床垫,可以把所有品牌拉出来比比看。但互联网虽然能高效展示信息,也有缺点。你今天想买床垫,了解完信息后,你想去现场试一试,看看床垫的背部支撑是不是很好,但这种需求互联网就不能满足。而线下的优点就是体验性。
再比如,互联网成功实现了“货找人”,全球范围都是你的仓库,你想买什么都能找到。但它的劣势是什么呢?你晚上吃完饭去散步时想喝酸奶,不可能说去1号店上下个单马上就能喝到,但你可以在家门口便利店买,当“人找货”时,线下就有巨大的优势,也就是即得性。
所以说线上线下各有优缺点,一旦配合起来,就是更高效率的新零售。基于这个话题,咱们再分析一下,哪些东西会消、哪些东西会涨?
1. 代理人越来越少,经纪人越来越多
先讲一个大的逻辑,未来随着新零售出现,用户开始掌握主权,而不再是生产企业掌握主权。这种情况下选择站在哪方就特别重要,站在用户这方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代理人会减少,经纪人会变多。
举个例子,你跟保险公司签了合约,是这家保险公司代理人;你跟汽车厂商签了合约,是汽车4S店的代理人,那么,你跟厂家是站在一起的,厂家对你有销量要求,你要想尽办法完成销量指标。保险经纪人就不一样了,你有十几个到二十几个非常稳定的客户,每年买各种各样的保险续费等。作为经纪人服务时,你是跟用户站在一起的,你要告诉客户买哪个更合适。未来,保险经纪人会逐步取代保险代理人。
再比如,淘宝、亚马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用户的经纪人。买家卖家之间,信任感比较弱。淘宝的“支付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买家先把钱打给支付宝,卖家把货发出去后,支付宝再把钱给卖家。淘宝是用户的经纪人,不是倾向于卖家,是倾向于买家的。
2. 大超市越来越少,夫妻老婆店越来越多
我们都知道,今年双十一物流特别快,从双十一开始到第一亿包裹送到客户处,这个数据今年是2.8天,去年是3.5天。现在的物流越来越快。京东头天晚上10点买东西,第二点早上10点钟可能就到你家了。这很可能导致了一个结果,5公里以外的大超市,大家都不想去了。但是盐没了、醋没了,大家依然愿意到楼下买。因为便利店的本质是你家的库存,而且是高频使用产品的库存。便利店用离你的“近”对抗电商物流的“快”,电商物流的“快”和物理距离的“近”最终都要达到一个结果,即是商品的即得性。
大超市会越来越少,大超市主管、营业员等等,这些职业会遇到特别大的改变。而和天猫,京东合作的小店店主,这样的职业可能存在巨大的机会。比如天猫小店开店之前,小区的用户就已经从天猫、京东上买过东西。这些数据会告诉家门口的这些小店,哪些东西最卖货,这就更容易做到更高的利润。
3. 经销商越来越少,服务商越来越多
今天有一个鞋子的品牌,我特别喜欢它。因为要去爬山,想买专业品牌鞋子,怕鞋子有问题,网上不敢随便买,万一不合脚怎么办?网上看好以后,于是跑到品牌线下专卖店试,终于试到一双不错,于是跟售货员讨价还价。“我在天猫上看过价格了。你卖两千三,天猫上卖一千四,我都试了半天,你给我一千四,我就不去天猫买了。”服务员当然说我不能卖到一千四。天猫没有水电、租金等等成本,卖完货后商场还要扣点提成,一千四绝对不行。最后客户只好到网上买。
这个故事意味着线上线下成本不同。线下的经销商必须承担展示信息的成本,就是信息流的成本,它来自于租金、库存、服务员工资、水电等等费用。那怎么办?以后的商业模式可能是这样:品牌商把体验店开到销售中心里,这些店不以销售为目的。你在网上买的是我的,线下店买也是我的,都是品牌商开的。线下店最主要目的是体验。
但品牌商可能没有那么大能力到处开店,一定会把服务外包出来,所以越来越多曾经的经销商开始转型为服务商,为品牌商提供开体验店服务,不卖货提供体验服务。经销商会此消,但为品牌提供服务的服务商会彼涨。
第三个变化:去中心化趋势
什么叫做去中心化的趋势?解释一下,比如今天做宣传,有三种媒体形态,统称为“POE”:P(Paid)是花钱的意思,花钱买的媒体,O(Owned)是你拥有的媒体,E(Earned)是赢来的媒体,不属于你,但帮你主动宣传的媒体。
传统的宣传方式,是花十万块拍广告,但是需要另外花一千万在中央电视台或者各个卫视投放。制造广告的钱只能抵得上投放广告的1/10甚至1/100这个比率,大部分钱花在购买媒体上面。
未来的媒体是怎么样呢?未来的媒体很分散,不集中,互联网,微博,微信,甚至分散的每个人都变成可传播的媒介。你的朋友圈有200个朋友,对他们来说你就是媒体。去中心化的媒体会变成未来传播大的趋势。
比如招商银行信用卡部的一个负责人是我的学员,我刚刚从深圳回来,跟他进行了一个非常深入的交流。大家都知道前两天互联网刷屏的新闻“世界再大,大不过番茄炒蛋”,讲一个留学生在国外想融入一个群体,于是搞了一个活动——做饭,但是最简单的番茄炒蛋他也不会做。于是给父母打越洋电话,父母就在厨房做番茄炒蛋,炒给他看,后来他搞明白了,和朋友们的聚会也很开心,但等他回复父母时才想起来国内是凌晨四点多,父母还一直等着他。这段视频看得很多人潸然泪下。
这段视频的投放效果非常好,过去能做到3%就非常好了,这次看到的人是投放人的200倍。就是因为看到的每个人都主动帮招行做了转发。这就是去中心化下面,earn media的力量。
1. 广告公司越来越难做,创意公司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好
今天我们认为,未来购买媒体的广告公司可能会此消了,越来越少的公司原意购买媒体,就是跟媒体搞好关系,把媒体资源卖给企业,这种职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做。
但创意公司会彼涨,比如你传播花1块钱做内容花10块钱传播,未来只要花3块钱做内容,只花1块钱传播,就能实现和花10块钱传播达到一样的效果。广告买媒体是此消,看到好的内容,不给我钱都会转,这时会赢得的媒体却大大增加,这是去中心化带来巨大的趋势。
2. 职业经理人岗位减少,组织架构设计师吃香
第二个去中心化带来的趋势,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者身上。我曾经看到一个报告,说未来80%的经理人将会失业。如果你今天在某个大公司做中层经理或高层经理应该特别警觉。在未来,企业管理者会此消,就是沟通管理者会越来越少,那什么职位会越来越多呢?组织架构设计师。把组织的结构调对了,就好办了。只要结构对,后面什么都对。
比如前段时间,我刚刚跟私董会参访一家企业——韩都衣舍。韩都衣舍把设计师、电商部门、生产部门三个部门去中心化了,因为以前东西卖不好他们都彼此推诿,说谁的问题谁都不服气。
现在把所有的团队分为三人小组,有设计师、店小二等三个人,这个小组的成长就非常好。比如给你5万作为启动资金,自己设计,自己去卖。如果5万变成2万,拿2万再投一次,要是再没了,小组就解散了。这样就变成每个小组都是为自己打工的,这种组织结构称为“激励相融”。未来的企业一定需要设计出一套制度,鼓励每个人都去追求自己的私利。在追求自己私利过程中,组织也跟着获益了,这就称之为激励相融的组织结构。
3. 区块链工程师逐渐取代第三方认证机构
最近一年“区块链”的概念很火,它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把中心记账改成分布式记账。过去把钱存在银行,其实并不是钱放在那,而是一个数据在那。比如刘润这边有三千块,有人转给我两千,都是理论化中心记账,那遇到骗钱怎么办?是有可能的。
采用区块链技术后,想篡改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未来,我们俩交易,彼此信任区块链,不需要第三方机构,不需要公证处第三方信息机构了,我们俩会由区块链产生智能合约。
这种分布式记账技术一旦出现,作为中央信用存在的投票站、公证处,甚至包括某些银行,存在价值会大大减弱。如果你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经理人或者员工,必须要很警觉,未来很可能就没有公证处这种职位了。
第四个变化: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不是会影响我们?当然会,不过有些是30年后的事情,我们只讨论未来三到五年,人工智能会不会对我们有影响。如果会,立刻影响的是什么?人工智能今天已经到什么样子了?未来会影响哪些工作?
人工智能分三种: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就是特定领域做特定的事情,比如战胜李世石的Alpha Go。这种人工智能之所以还只叫弱人工智能,是因为它在围棋这个特定领域,规则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人工智能能干得特别好。如果说今天的问题变成怎么把女孩子追到手,没有特定的标准还能做得好,那就是强人工智能。等到了强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再讨论它会不会毁灭人类。
今天讨论的是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只能帮助人类。未来三年什么东西会改变我们人类、改变我们的工作?
1. 人工智能又快又准,文书律师走向消亡
第一种受影响的是律师这个职业。如果你是律师,尤其是文书律师将会受到特别大的挑战,可能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如果你是律师行业的,可以考虑转行做法律顾问。
美国有家银行摩根大通,它过去要把钱贷给一家企业,需要先签署贷款合同,这就需要专门有人去审合同,条款合不合理?有没有风险?会不会欠的一些钱有问题?在中国有些银行是通过信贷部的员工去审合同,在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是通过付费购买律师服务的方式去获得审合同的这种能力,每年大概要买30万小时的律师服务来审合同。
但是今天有一家创业公司叫做Coin,它做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合同审阅服务,对合同风险判断的水平比人还要高,过去你请律师、花30万小时审完这个服务,现在Coin的人工智能服务花几秒钟就全部完成了。所以,如果你是做文书律师的,可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应对的方法是,尽量提供自己的智慧而不是文书模板,或者试着做其他职业,这个才有存在的价值。
3. 呼叫中心由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只负责情感维系
我从上海飞到深圳时,遇到东航的智能机器人东东,我特别不相信他是机器人,觉得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操控。我问他说你背后有人吗?听完我这句话以后,东东转了一圈:哥哥你逗我玩吗,我后面没有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居然会卖萌。
第二次见到它,我做了个图灵测试。问他叫什么名字。它的回答很长,我很高兴。我连续问了他20遍,20遍问完之后他始终是在两个语调之间切换。这就说明这是机器人,因为如果是人肯定会骂人了。
往大了看,未来接电话的客户呼叫中心会遇到特别大的改变。呼叫中心还会存在,但未来可能只需要一台机器,或一个机房,就能自如应答。这时候,人类在情感维系方面的能力将会显现出更大的价值。你要从呼叫中心变成“客户运营”中心,想办法建立感情,把这些人凑在一起变成有情感凝聚力的社群。
我看小米公司他们的客服就特别牛。有一次在客服平台上看中一个箱子,想着是否购买,就去看别人怎么评价的。发现居然有人问:打开箱子怎么没有客服美眉呢?下面的机器人回答是:这位先生,客服妹子被妖怪抓走了,感谢你支持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