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闻故讯,不觉天色明。
世事无绝对,人情存冷暖。
昨晚和老友王聊天,说起另一同学,朋友——小金,问是否要加他的微信,我随口或者也是内心想法,就回道反正也不常见面,可加可不加,老友王再问加还是不加,就说分享过来名片吧,事情未完待后续。
说起小金,认识也近十余年了。那时,初中在家不太远的镇中学上学,认识可能初一差不多,熟悉点大概初三左右了。当时熟点的时候看感觉,觉得性格挺开朗,爱笑,给人印象很深刻。他的成绩在他们班里算好的,但是他们班是走读生,成绩普遍差,他相对算成绩好的。当时在聊天中还能说得来,印象挺好。
后来,不知觉的没怎么见过小金了,再听别人说起,才知道已经不上了,可能初中没上完或者上完没上高中。
从初中毕业以后吧,就没怎么接触,后听说他在北京打工谋生,自己在县城上着自己的高中。
时间过得很快,不经意间,过后不思量罢了,一想,便觉恍如隔世,时光如梭了。
再接触,是高中毕业,想去打工,老友王联系上了在北京的小金,便去北京了,当时第一次去远方,做的客车大巴,到的北京六里桥客运站。第一次离家就是大都市,当时我和老友王真是乡巴佬进大观园。
幸运的是,我们都不懂,都没出过远门,小金在客运站接的我们。那天还有些印象。小金和我们打着电话,说着说着就看见了彼此,他穿着洋气的一身休闲服,一身绿色。绿色的衬衣,绿色的紧身长裤,绿色的小皮鞋,可谓不错的打扮。他长得算是修长,不太高,身材还不错,脸上还是带着笑,伴着零星青春痘,难得的是还那么真诚,是当年熟时候的笑脸,这倒没变。不过,口里吐出的已经是大京城的语言了,听得有些不太自然,但是在京好几年,说普通话这算是必须的本领吧。
第一次出远门去远方,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做地铁,第一次打工,都是很应该记住的事情,这些有小金的影子,所以,仅凭这些,什么时候想起来说起来都得记起小金,感谢小金,而且当时第一桶金吧,算是,挣得对于那时的我们很好的报酬了。
在京一个半月,见过几次小金,他做的可能是服装销售,所以认识这个商贸公司,很小的工厂作坊,没几个人,我们这几个同学都算小公司的主力了。期间不算轻松,但是应该有心里准备,而且为了挣钱都还能忍。不过抱怨不小,所幸几个人都是老同学,老朋友,这是难得。以后工作,能有幸遇见老同学,真是不容易,
最后打工完在小金哪里住了两三天,他也是租的房子,在大兴区,四五环了。本是想转转北京,其实没太逛,可能八月中旬,正热,可能还没有旅游的这种想法。
到这里,基本和小金的相识算一个小结了。
直到今年过年,和老友王在街上陪他说话,他帮他妈卖东西,我才隔了几年又见了小金了,当时没说几句话,他和妹妹就走了,当时,谁又能想其他,想不幸呢?有人说,人和这个世界,和其他人的相遇相识相知等都是缘分的牵线,这条线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色彩斑斓,有的暗淡,等到缘分线断了,也就和对应的人远了散了。这样想来,我和小金的缘分至此。
回到开头,老友王,这个从初一认识,到现在不短的年头,算是顶好的朋友,对我说我没法和小金加微信了。我心里有些讶然,说怎么回事,王说小金走了已经,我说不上惊讶,但总是奇怪的,问了怎么回事,原来两月前,在北京小金已经淹死了,公安局联系这边小金的家人,现在好像事情还没完。
我听完,心里有些堵得慌,说实话,小金不算很好的朋友,除了打工那次,别的接触好像真不多,可是一想到这么年轻,这个自己认识接触的人走了,心里怎能不难受,真是体会到世事无常,你永远不能料想下一次的经历,今天睡过去明天可能穿不上鞋。老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虽然说得不好听,但是确实是大实话。黄泉路上无老少,谁能阻挡黑白无常的路呢?
我自知写的水平差,但是记小金的心意确实不假,是真诚的。而且若我不写,可能没人有这想法,这年轻人不知怎么走的,不知有过什么经历,一点字的记忆都没有了,想想真是不好。古人写陈情表,写祭十二郎文,评价很高,可能语言问题,阅读很难体会那种感情,但是自己一旦经历,便觉得真是体会良深。
此文是自己的感受和记忆,也算纪念朋友小金的一点心意。愿把握现在,过好自己的生活,再难也要笑一笑,毕竟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