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任性,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失败。爸爸妈妈,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担者。任性的确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爸爸妈妈所面临的一道比较棘手的难题。
孩子的任性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是父母平时娇生惯养的结果。任性的心理表现就是孩子自己的欲望不受制约,一味的从自己的心理上、行动上求得满足,这和孩子的认识水平低和克制能力弱有关系,同时,也和孩子所处周围社会和家庭环境有关系。
其次,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的时候,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不是耐心说服教育,而是蛮横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也就会理所当然的任性。
第三个原因就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说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爷爷奶奶或者是妈妈会因溺爱而尽量护着。爸爸则可能想纠正孩子而严厉的拒绝,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孩子有靠山,自然就会变本加厉。
孩子的任性行为怎么办呢?根据以上三个原因来对症下药。
首先就是不能溺爱娇宠孩子,要让孩子明白界限。溺爱孩子往往是养成其任性的温床。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提倡“爱而有教”,任其为所欲为,只能滋长孩子任性的不良习惯。所以,在孩子的教养上,要有温度,有尺度,有界限。适当地制定一些规则,作为孩子行为的约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这些规则不要过度或者是过于详细,否则的话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或者说我们培养出过于“听话”的孩子,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是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当孩子不听成人劝阻,一味的任性,坚持自己的无理要求时呢,成人不能是简单粗暴的打骂,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更任性。应当耐心说服,诱导或者采取转移其兴奋中心的方法,使其注意力发生转变。在这个事情后,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的正确评价和辨别行为的,比如“这个事情可不可以呢,能不能做呢,做了之后会怎么样呢?”让孩子慢慢的明白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这样孩子的任性就可以得到节制,或者是扭转。
第三父母协调一致。这是制约孩子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三口之家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往往是父母的教育观念不同,一方认为孩子要爱教结合,另一方面则是对孩子溺爱迁就,长此以往,孩子抓住父母的弱点就会趁虚而入,遇到不合己意的事,就会大吵大闹,因为他知道总会有一方偏袒自己的。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一定要一致,同步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就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自觉地克服任性心理和行为。孩子的任性往往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言行不善于控制,缺乏自控力。这时,就要对孩子进行意志力的培养,还可以树立榜样,用集体舆论来逐渐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克服任性行为。说到这儿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任性时,自己也要有意志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的任性手段,一般就是哭闹、挨告、“死缠烂打”,尤其是“死缠烂打”,说明我们的孩子真的是很懂持久战的理论,他知道用“磨”的方法就能让父母答应,不达目的不罢休。还有些孩子会赌气撅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如果这种赌气的时间持续的比较长,就说明孩子是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有耐心的父母,最后往往就是举手投降了。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与孩子比的也是意志力。所以,如果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真的是我们自己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