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迷宫一般虚幻。在酒桌上,觥筹交错,笑脸相迎。诚然一副掏心窝的模样。可是要看透每一个人,都要穿越一个复杂的迷宫,才能直抵人的内心。《心迷宫》就是发生在中国一个小乡村的故事,用一具离奇的尸体,走进了每个人内心的迷宫。
一.环环相扣的关系网
每一个人活在村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这个中国的乡村,一个人的行动,就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遂有一圈圈的波纹。
故事开始便是死亡,因为烧荒而死的孙老头,村中的人物关系便在葬礼上初现端倪。村长的权威,王宝山和丽琴的偷情,大壮的单相思,宗耀和黄欢的暧昧。所有的人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村,村中的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纠缠不清。
而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都有自己内心的打算。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的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丽琴为了自己,希望自己的丈夫陈自立死去,这是为了自我,此时自己是公。黄欢为了和宗耀结婚,假装怀孕,也是为了自己。村长为了儿子,毁尸灭迹,为了家。大壮为了自己的单相思,放任陈自立掉下山去。在这个乡村的差序格局,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或者自己的小团体利益服务,影响了自己,也影响到了其他人,也就像几颗石头丢在水里,波纹重叠在了一起。故事也是用每个人作为中心讲述了一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宗耀杀白虎也许就是最先下水的石头吧,然后村长毁尸灭迹。在中国的传统中,这也许就是优良的品德吧。“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亲亲相隐着也是乡村人际关系的重要的一条吧。
白虎的兄嫂,没有了白虎之后,依旧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中国亲情之间的弹性吧。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的是礼尚往来,而白虎在外赌钱。输光了之后,受牵连的是自己的哥哥。连累多了,嫂子巴不得没有这个兄弟,希望那具尸体就是白虎。他们和白虎之间,存在的也许就那么一些血缘上的联系了。而最后,他们也没有入殓尸体。只是曝尸荒野。
尸体,除了几个杀白虎和处理尸体的人,没有人知道尸体就是白虎。所以这具尸体在村民的眼中不算任何人,只是一个物件罢了。黄欢家不愿意出棺材钱,丽琴把尸体退还,白家曝尸荒野。都是因为在他们各自的人际关系形成的网中,这具尸体是在这个网之外的,中国的人伦注重分别,不是我家的人,自然不会让他下葬。
这些事情,也就是中国乡村的人际关系吧,人与人之间构成里迷宫般的一张网,网内互相交织,越近的话则是越紧密,越远越疏松,当然,无名的尸体自然不会被村民当成网内的人。这就是差序格局。
二.父子之间统治权威
村长在村中是有统治权威的。父亲对于儿子是统治权威的。村长在村中受到大家的尊敬,是出自人们内心的尊敬;而作为父亲,便不是内心的尊敬了,而是传统的父亲的权威,而且遭受到了极大地反抗。宗耀安排工作,不许宗耀找女朋友,帮宗耀毁尸灭迹,都是父权对儿子的强力控制的体现。
而儿子从来都不会从心底里服从自己的父亲。在古代的家庭中父亲的家规越不严厉,作为法定继承人的儿子就会发现自己处在敌对的地位,就越急不可耐地希望父亲的死去,从而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一家之长。甚至在中产阶级阶层中,父亲们也拒绝儿子们的独立,剥夺他们获得自由的必要手段,使得他们之间固有的敌意不断滋长。而儿子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行为来反抗。
白虎的死,是因为看到了黄欢和宗耀两个人的私下相会。而私下相会,正是因为父母不同意宗耀自由恋爱。宗耀的工作也是父母意志的决定,为了父母的决定抛弃过自己的理想。而宗耀,十分的反对父母的做法,却还是顺从的走父母安排的路。
在中国的乡村和县城,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原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有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父母不会征求子女的意愿,人生已经被父母规划,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遇到过许多的中国乡村的青年,父母希望安排他们到镇上去做一个公务员,铁饭碗,有稳定的收入,就和宗耀一般。有些非常顺从父母的安排,可是有许多人都希望走自己的路。不过父母自然是不会准许,一般人都是顺从父母的安排。至于爱情,父母安排相亲的事情在今天依然屡见不鲜。
黄欢和宗耀不论真爱与否,至少是自由恋爱的。而母亲说不让宗耀在乡下找,已经说明了父母的态度,宗耀的决定,也就是父母之命和自由恋爱的冲突。多年以前,西方的思潮传入,自由恋爱的风气传入中国,城市已经大多都是自由恋爱,可是农村,自由恋爱和父母之命还在做艰苦卓绝的斗争,也许不是短时间的问题吧!
如果没有这种反对自由恋爱的思想,白虎也不会对两人的事情如何关注。也不会死于非命,最后尸骨无处安放。村长如果没有强求宗耀一切都随自己安排,也不会沦落成坐牢的命运,今天那些封建的糟粕是该消亡了。早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就该消亡的东西,到如今还存在,确实挺荒谬的。
三.对结局的幻想
最后有一个镜头是父子两人站在棺材旁边,这个镜头是对称的构图。父权占主导地位是不可能有两人的对称的。也许在最后对死亡的思考过后,父子之间都明白了一些什么吧,在内心的压力下,他们明白了罪孽。也明白了罪孽的根源,就是父亲的绝对权威,父亲想对儿子的一切包揽。所以最后,两人对称了,没有了父与子之间的差别,都是同样平等的人。不过一切,都完了。后人若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