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朝,你能想到什么?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强武弱,并且弱不禁风,本来应该做视线范围内天下的主人,但是却因为军队有些废,所以一直沉默在外组与内部的混乱当中。虽然说在历史上看一件事情要在多维度看,但是我很好奇宋朝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开国皇帝赵匡胤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让宋朝变成表面上弱不禁风但是文化高度却达到历史最高的结果?是否处于无奈与政局的困难?我们一一道来。
经过了开元盛世,唐朝一夜回到解放前。经过了将近140年的中晚唐,终于在宦官以及节度使的双重压力的导致下,唐朝首都长安最终被朱温攻破,紧接着南方的节度使纷纷独立。乱世来临,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但是最后出来收拾这一残局的却是原本默默无闻的宋太祖—赵匡胤。他为什么可以创造这一奇迹?他是如何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话不多说,上“结果”!
那么赵匡胤在此时面临着一个怎样的选择?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属于中国汉族的领土就只有今天中国面积如同大公鸡的肚子这一块。仔细观察小地图发现,北方往往都只有一个政权,而在长江中下游的南边却有着大大小小10个国家政权。在乱世,首先要保住的,就是自己的性命,与本能层面的安危。如果只从表面来看,我认为北方是更安全的,因为北方只有一个国家,而南方的局面好像就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乱的无形的定时炸弹。其实不然,别忘了南方的地形可是丘陵,并且国家的面积以及人口都处于一个持平的状态,所以,他们之间想发生战争,必定杀敌1000自损八百,发生战争的概率小,基本上从907年至960的53年中,南方的变化只是从9(因为北方也有一个)变成了5~6个的样子。北方由于是中原,不仅是必争之地,而且武人在这里的活动非常多。自从朱温公布城以后就在这里建国,此后的4代都是一样的逻辑。但是别忘了赵匡胤,可是要谋取自己的发展,而且他从小就习武,去北方自然可以受到更多的磨练,在那里获得自己的职位以及收获人心也是有可能的。
这不,他就受到了当地的人的青睐,成为了一个将军。但是后周皇帝柴荣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竟然早去世了!于是有了一些人心的赵匡胤在出生北方契丹的时候,被大臣们黄袍加身,他云里雾里的就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这个可以称为黄袍加身,同时也可以称为陈河桥兵变。再回到朝廷之后,他没有像前几代的泰国君主一样把小皇帝杀掉,而是将旧皇族的人们全部释放了,这点是与前几代皇帝不同的。
在他做皇帝以后,按照一般的思路应该是要好好享受一番,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每天都睡不着,对大臣说:每天躺在床上都感觉旁边有人在打着呼噜。这件事情透露出了2点:第一个就是北宋的地盘,非常小,只有中原一块。第二个就是他非常害怕手下的大臣们会兵变,连自己都是黄袍加身的,万一哪一天把另一个人黄袍加身呢?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明确他的政权合法性,以及有效性,毕竟他的出生是比较低微的,虽然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将军。有避免北宋成为不在之后的第六代,首先要借鉴的就是前车之迹。基本上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与手下的武将不听话有关,因为中央的实力非常弱小,而其他区域的节度使却拥有着几万兵力。这点就是在唐朝中后期就出现的现象,在五代中同时起着作用。所以我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周围节度使的兵力调到中央,成为中央禁军。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有利也有弊。节度使兵力强的好处在于一旦有外族的入侵以及外地的民族造反,兵力可以立即起到作用。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一旦外界造反,中央的进京人数有限,周围的节度使不是联合就是攻打,效果非常小。如果让中央进军的兵力强大好处,就是可以进一步中央集权,让中央的力量得到提升,但是弊端同样明显,如果掌握着禁军的大臣叛变的话,谁都阻止不了。赵匡胤自己本身就是禁军将领,他就是黄袍加身而成为皇帝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在一天酒宴上借着要感谢功臣为他打天下,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出自于此。解决了武人问题,面对禁军的处理就是把他们的调动的头儿变成不会打仗的文臣,在真正用兵的时候再用真正的武将去“借”君打仗。相当于是把禁军的责任分成了两部分,武人没有了调动的权利,只有顺从的执行。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进行统一了。之前我们提到南方的国力不仅相对来说较小,而且之间的联动也不是很多,也不容易形成联动。那么北方需不需要进行一定考虑?在我看来北方是不值得去统一的,因为不仅耕地的实际效益少,人家游牧民族这个时候还要比伤了元气的中原民族力量强,所以打比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么就打南方吧。俗话说“先易后难”,先把没有长江天险的武平以及后蜀干掉,进一步将南方的南汉灭掉,随后就只剩下了一个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的南唐,但是,后主李煜直接投降了。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也成为了名言。
接下来就是要对人才的选举进行一定处理了。安吉来说一共有四个选择:功臣、宦官、儒生(也就是读书人、文人)与皇族亲戚。首先,功臣一定是一个选择,因为他们不仅跟随着赵匡胤征战的时间长,也有着很大的忠心,并且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也非常强。但是最不利的在于他们可是五人要经过了五代十国的乱世赵匡胤怎么能够安心地用他们?PASS!那么皇族亲戚和宦官值得去用吗?我觉得这点就不需要明确,可以直接不用,看看历史上的朝代哪一个不是被宦官毁的?没有治国能力的宦官是不能上任的。让其他亲戚去把持朝政对于发展也非常不利。PASS!so,赵匡胤就选中了儒生、文人作为作为官,不仅学习好,而且还不容易发生造反,运用文化去治国比武力治国要好。于是,最后赵匡胤也设置了一个整个宋朝都在实行的规则:不可杀文人墨客,最多就只能流放。
(但是在这里要提醒一下,赵匡胤这样的行为在不久的北宋中弊端即将出现,这样无疑会放纵文人,没有了基本的法去结束他们,就造成了北宋末期贪官污吏到处都是的局面。于是,北宋再这样的驱使下就成为了我们眼中的北宋。)
看来,一切都是顺着天命所发生的,“因为以前什么什么,所以现在要什么什么”的改革就导致了宋朝在我们眼中的形象。但是,有弊有利,宋朝的文化与文人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中国的从古至今中,唯独宋朝可以完全称得上“文”(在我看来)。